查看: 111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冼氏宗亲】巾帼第一人:冼夫人

[复制链接]

5

主题

0

听众

5

积分

平民

Rank: 1

乡约币
12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1-3-1
注册时间
2011-3-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BIN-PIN   发表于 2011-3-1 12:38:2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冼夫人(512-602年),广东南部越族人,是梁、陈、隋三朝时期岭南部落首领,史称谯国夫人。
      冼夫人于梁天监十一年(512年)生于高凉郡冼氏家中,相传她本名阿英。史书记载她家:“世为南越首领,跨据山洞,部落十余万家。夫人幼贤明,多筹略,在父母家,抚循部众,能行军用师,压服诸越。每劝亲族为善,由是信义结于本乡。越人之俗,好相攻击,夫人兄南梁州刺史挺,恃其富强,侵掠傍郡,岭表苦之。夫人多所规谏,由是怨隙止息,海南、儋耳归附者千余洞”(《隋书谯国夫人传》)。
      梁大同元年(535年),冼夫人二十四岁时,罗州刺史冯融闻冼夫人有才识,便让其子高凉(今广东阳江西)太守冯宝娶其为妻。冯融原为北燕苗裔,其先冯业率众浮海南来,定居新会,历任牧守,三传至冯融。由于是外人,所以冯融不为高凉答所信服。冼夫人到后,诫约本族尊重当地风俗习惯。每当她与冯宝处理诉讼案时,对本族犯法的人,也是依法办事,不徇私情。这样,冯氏在当地的威信建立起来,“自此政令有序,人莫敢违”(《隋书·谯国夫人传》)。
      梁太清二年(548年)八月,投降了梁朝的东魏大将侯景在寿阳复又反叛梁朝(参见侯景之乱)。梁朝按羊侃的计划应在采石矾坚拒叛军渡江,另以一支精锐的部队袭取寿阳,断其归路,这样叛军自然瓦解。可惜朝廷不用其计,却以与侯景有勾结的临贺王萧正德为平北将军,都督京师诸军事。萧正德表面忙于备战,暗地里却以大船数十艘资敌,于是侯景顺利渡江,将梁武帝围困台城。
       时广州都督萧勃征兵援助解围,高州刺史李迁仕称疾不肯前往,却派人召冯宝。冯宝欲往,被冼夫人阻止,他说:“刺史无故不合召太守,必欲诈君共为反耳。”冯宝问其故,冼夫人又说:“刺史被召援台,乃称有疾,铸兵聚众,而后唤君。今者若往,必留质,追君兵众。此意可见,愿且无行,以观其势”(《隋书·谯国夫人传》)。
      几天后,李迁仕果然举兵反梁,遣主帅杜平虏率兵入灨石,与侯景呼应。冼夫人认为:“平虏,骁将也,领兵入灨石,即与官兵相拒,未得还。迁仕在州,无能为也。若君自往,必有战斗。宜遣使诈之,卑辞厚礼,云身未敢出,欲遣妇往参。彼闻之喜,必无防虑。于是我将千余人,步担杂物,唱言输赕,得至栅下,贼必可图”(《隋书·谯国夫人传》)。冯宝依计而行,李迁仕果然信以为真,不加防备。冼夫人便亲率千余人“步担杂物,唱言输赕”(《隋书·谯国夫人传》),前往大皋口。至灨石,突然出击,大胜,李迁仕败走保于宁都。冼夫人乘胜与长城侯陈霸先的部队会合。回来后,冼夫人对冯宝说:“陈都督大可畏,极得众心。我观此人必能平贼,君宜厚资之”(《隋书·谯国夫人传》)。这些见解,显示了冼夫人的善识时务和军事才智。
      此后,陈霸先与王僧辩合力击溃侯景,湘东王萧绎在建康即位,但不久被西魏政权打败,陈霸先乘机于陈永定元年(557年)代梁称帝,国号陈,是为陈武帝。
      陈永定二年(557年),冯宝去世,岭表大乱,冼夫人安抚百越各部,使境内安然无事。并派自己的儿子,年方九岁的冯仆率百越首领去丹阳。陈武帝拜冯仆为阳春郡(今广东省阳江一带)郡守。
      陈太建元年(569年),广州刺史欧阳纥谋反,把冯仆召至高安,企图拉他一同反陈。冯仆派人告知母亲。冼夫人得知后说:“我为忠贞,经今两代,不能惜汝,辄负国家”(《隋书·谯国夫人传》)。遂发兵拒境,率百越诸部与陈朝派来征讨的将领章昭达内外夹击,使欧阳纥军溃被擒。冯仆因母亲平叛有功被陈霸先封为信都侯,加平越中郎将,转任石龙(治在今广东化州东北)太守。冼夫人被封为中郎将石龙太夫人,赉绣幡油络驷马安车一乘,给鼓吹一部,并麾幢旌节,其卤簿一如刺史之仪。
      陈至德年间(583-586年),冯仆卒。隋开皇九年(589年)正月,隋师攻陷建康(参见隋灭陈之战),陈朝灭亡。虽然隋文帝统一中国,但岭南地区尚未归附,当地共奉冼夫人为“圣母”,以保境安民。
      隋文帝派江州总管韦洸安抚岭南,被陈将徐璒阻于南康。韦洸至岭下,逡巡不敢进。晋王杨广命令被俘的陈后主写信给冼夫人,“谕以国亡”,让冼夫人归顺隋朝。随信还有冼夫人当年所献犀杖及兵符为证。冼夫人见后,确知陈亡,于是她“集首领数千,尽日恸哭”(《隋书·谯国夫人传》)。并派其孙冯魂率部迎韦洸入广州。至此,岭南悉定。冯魂因被隋朝封为仪同三司,冼夫人被册为宋康郡夫人。
      十年(590年),番禺将领王仲宣举兵反隋,岭南很多首领也起兵响应。王仲宣围韦洸于广州,驻军衡岭,韦洸中流矢而卒。洗夫人遣其孙冯暄将兵救广州,冯暄因与王仲宣的部将、泷水(今广东省罗定)豪门陈佛智关系亲密,按兵不动,贻误战机。洗夫人发现后,大怒,将冯暄问罪下牢,改派另一孙子冯盎出讨叛军,与隋官军鹿愿会师,共败王仲宣。平息后,冼夫人披甲乘马,亲自护卫隋招抚专使裴矩巡抚各州,岭南遂定。当时隋文帝对大臣高颎、杨素说“韦洸将二万兵不能早度岭,朕每患其兵少”(《资治通鉴·卷一百七十七》)可见冼夫人的决断对全局影响之大。
      这时冼夫人八十高龄。隋文帝为冼夫人的举动赞叹,特降敕书慰劳。独孤皇后也赐她首饰及宴服。其孙冯盎因协助隋军平叛有功,拜为高州刺史,次孙冯暄也被赦,拜为罗州刺史。冯宝被追赠为广州总管、谯国公,冼夫人则被册封为谯国夫人。并    “开谯国夫人幕府,置长史以下官属,给印章,听发部落六州兵马,若有机急,便宜行事”(《隋书·谯国夫人传》)。从中不难看出隋文帝对冼夫人器重。
    隋文帝特下诏书慰勉冼夫人:“朕抚育苍生,情均父母,欲使率土清净,兆庶安乐。而王仲宣等辄相聚结,扰乱彼民,所以遣往诛翦,为百姓除害。夫人情在奉国,深识正理,遂令孙盎斩获佛智,竟破群贼,甚有大功。今赐夫人物五千段。暄不进愆,诚合罪责,以夫人立此诚效,故特原免。夫人宜训导子孙,敦崇礼教,遵奉朝化,以副朕心”(《隋书·谯国夫人传》)。殷殷之意,溢于言表。
    冼夫人把梁、陈、隋三朝所赠礼品,分三库保管,每逢过年过节,她总要取出展示在庭中。并对子孙们说:“汝等宜尽赤心向天子。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今赐物具存,此忠孝之报也,愿汝皆思念之”(《隋书·谯国夫人传》)。
    隋朝建国以后,改广州为番州,除了倚重冼夫人坐镇岭南地区以外,更由朝廷派赵钠为番州总管,综辖地方政务。赵讷贪虐害民,岭南诸部多有亡叛。冼夫人遣长史张融上书朝廷,予以揭发,使赵讷得到制裁。文帝降勅委托冼夫人招慰亡叛。冼夫人不顾年高,亲载诏书历十余州,宣述圣旨,抚慰当地民众。朝廷因冼夫人揭发赵讷及安抚民众有功,赐夫人临振县汤沐邑一千五百户,赠(冯)仆为崖州总管、平原郡公。
    仁寿二年(602年),冼夫人去世,享年九十一岁。朝廷赙物一千段,谥曰诚敬夫人。今人王兴瑞有《冼夫人与冯氏家族》一书,对有关事迹多所考订。
    点评:冼夫人以边睡番族历事三朝,为人明大体、识大义、安抚百姓、绥靖地方,使岭南地安定繁荣达半个世纪,是中国女性的杰出代表。

冼夫人的姓
    洗夫人,高凉郡人,是六世纪我国越族杰出的女领袖,以善谋、勇敢著称。梁大同元年(535年),冼夫人与罗州刺史冯融之子冯宝喜结良缘,她一生坚持与汉族团结友爱,保障地方秩序安定,被尊称为圣母,隋文帝时册封为谯国夫人。然而,冼夫人究竟是姓冼,还是姓洗,却是一个问题。
    一种观点认为,冼夫人之冼,应从水旁作洗。《隋书·列女传》曰:“谯国夫人者,高凉洗氏之女也。”司马光《资治通鉴》也作洗夫人。再考《说文解字》和《唐韵》等书,均无冼字,只有洗字,故冼夫人之姓是属于以地为氏,应从水旁作洗。《辞海》收录“洗夫人”辞条,沿用《隋书·列女传》、《资治通鉴》等史书的说法。
    另一种观点,以冼玉清《冼夫人非姓洗》(《羊城晚报》1962年8月6日)一文为代表,认为冼姓是广东越族特有之姓,以方言为姓氏而形成,其特殊读音就是读“铣”,上声,其特殊意义只作姓氏用,除此并无其他用处。只因为冼字是局部地区的方言字,全国不通用,才造成一些音韵书不收,致使历代史家改洗姓为洗姓,以附会中原大族。各地以冼作姓的具体例证是:
    一、北京国子监有明代进士题名勒石,自弘治至万历,冼族举进士者四人,石刻冼字均从“冫”旁,八画。
    二、冼姓在粤将近二千年历史,各房祠堂匾额以及墓志碑铭,同样无不从“冫”旁。
    三、冼夫人故乡的冼氏族人,姓氏也都从“冫”旁,可见冼夫人并非姓洗,而是姓冼。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5-4-28 22:14 , Processed in 0.234761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