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26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企业] 中华老字号-王炽开-上海王开照相馆的创始人

[复制链接]

1310

主题

0

听众

1310

积分

县侯

Rank: 4Rank: 4

乡约币
2750 枚
乡约宝
0 枚
兴趣爱好
企业家的故事。
最后登录
2013-5-28
注册时间
2013-3-1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殊随   发表于 2013-4-10 21:14:07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在繁华的南京路上就有这样一家创业历史达80余年的照相馆,不仅“老上海”对它念念不忘,而且外地顾客,乃至海外游子都留恋着曾经在这里享受过的优质服务,有的老人甚至指定儿孙辈一定要到这里来拍婚纱照,为的是一个“放心”。这家大名鼎鼎的照相馆,就是1920年创办的“王开”。


30.jpg



  上海的照相业,起始于清朝末年。同治年间,上海还没有正式的照相馆,只有几个日本人和法国人从国外带来照相机替人有偿拍照,开价很高。因当时一般中国人都未曾拍过照,对此很感新奇,有人不免硬硬头皮付出高价去尝试一下这新鲜玩意,所以这几个外国人生意还不错。至于照相技术,洋人则是严格保密,决不外传。直到光绪初年,照相技术才流传开来,有些中国人学会了拍照,照相馆也陆续出现。
  上海最早开设的照相馆是在三马路(今汉口路)上的“苏三兴”,由广东人苏三兴创办,但开业没多久就停业了。此后在上海照相行业崭露头角的是耀华、英昌、宝记、同生4家,人称上海照相业的“四大天王”,各自都有看家本领。这时,创办王开照相馆的广东人王炽开,还在耀华照相馆里学生意。他心灵手巧,一心钻研拍照技术。“耀华”的看家本领是出门外拍,他在此学到了一手外出拍照的技术。

  在“耀华”满师后,王炽开又到一家美商所开的照相馆就业。在此期间,孙中山、宋庆龄曾到这家照相馆拍照,王炽开有幸接待了这对伟人。来拍照那天,孙中山穿着一套简朴的中山装,宋庆龄则穿一套女式西装。他们态度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拍照前与摄影师王炽开亲切交谈,使他十分感动。这件事在他一生中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1918年,王炽开与一位原来的同事周某合伙开了一家英明照相馆,因各有打算,无所建树,不久便拆伙分道扬镳。1920年底,王炽开独自创设了王开照相馆,逐步创出了牌子。“王开”初创时,只有一间摄影室和几名职工,后来逐步扩展为双开间店面。它主要业务是拍摄人像照、结婚照、合家欢等各类照片,兼营照相器材,但生意依然比较清淡,前来光顾拍照的人很少。

  王炽开虽然初涉商海,却十分谙熟经营之道。为大力提高知名度,吸引更多的顾客,他不惜大量投资作广告宣传,与新闻媒体保持着密切联系。当时,沪宁铁路沿线几乎站站都有“王开”的广告牌,沪上的大报如《申报》、《新闻报》等也经常刊登有关“王开”的消息和广告。渐渐地,人们都知道了南京路上有这样一家照相馆。但“王开”真正出名,是通过两件“出奇制胜”的事。

  一件事发生在1925年。这一年3月12日,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北京病逝,随即举行了隆重的送葬仪式。此后,上海10万市民举行大会,悼念孙中山。王炽开通过关系,派出摄影师前往北京,再跟随为中山陵选址的人们到达南京,然后再回上海,拍摄了广大人民群众为一代伟人送行的历史性场面。王炽开将这些珍贵照片加上“王开摄影”的落款,洗印多份,分送各地知名人士与中高层军政人员,影响很大,“王开”一时声名大振。

  另一件事是在1927年。当年远东运动会在上海举行选拔赛。运动会举办方以招标方式招商承包拍摄运动会上各项赛事的精彩镜头。王炽开得知这一信息后,立即敏锐地感觉到,这是让“王开”提高知名度的大好时机。他不惜代价地投标获得了这次运动会上所有比赛的摄影权。为完成这一重大任务,“王开”派出了技术最好的摄影师,再临时招聘一些摄影人员作助手,组成四个摄影小组,活跃在竞赛场上。他们特意使用了当时比较高级的“罗勒发来克斯”快镜,抢拍了许多精彩的比赛场景,并赶在当天晚上冲洗出来,及时地收费提供给各家报社。当时上海各报社大都没有专职的摄影记者,而市民却十分关注远东运动会的情况,迫切地想知道更多的信息,尤其是赛场上的实况镜头,因此各大报社竞相向“王开”购买每天的竞赛新闻照片。“王开”的照片价格开得不高,但有附带条件,就是在刊登的每幅照片下都要注明“上海王开照相馆摄”字样。由于当时在上海举行的远东运动会是这一阶段上海大小各报每天必登的头条新闻,竞技的特写照片更是广大读者十分欢迎的内容,而“王开”所拍的照片每天都在上海报纸的显要位置亮相,连外省市的报纸也纷纷转载,这使得王开照相馆在全国亮出了招牌,信誉和知名度大增,不仅上海的顾客纷至沓来,连各地来上海探亲或办事的顾客也慕名而来。“王开”的招牌成了名牌,生意越来越兴隆。

  然而,王炽开并未因此而自满、懈怠起来。他认为,广告宣传只是起了个提高知名度、招徕顾客的作用,真正的名牌还是要靠货真价实、质量第一的精神来开创。王炽开选用的底片、相纸、洗印药水等照相原材料,都是上乘品牌,决不以次充好。在抗战期间,他因积极抵制日货而不用日本产品,但为了保证质量,不惜出高价从美国、德国买来高档原材料使用。他公开宣称,要创名店名牌,一定要让顾客满意。顾客如认为拍得不满意可以重拍,直到满意为止。

  王炽开本人常住在店内,每天一早就要检查底片拍摄的质量,晚上又要亲自逐张检查洗印出来的成品。他订有一条规矩,凡店内印放的照片,均须由他自己验查放行。凡查到底片或成品中有断眉毛、大小眼睛、眼镜反光等问题的,都要剔出来重修、重印或重拍,照片着色也必须做到鲜活逼真。有一天晚上他在检查成品时,拿起一张印放好的12 照片仔细审视,觉得印放不符合要求,便毫不犹豫地撕掉了;接着检查第2张,发现又是同样的毛病,便又撕掉了。那天,他当着大家的面,一连撕掉100多张照片,在场者无不心惊。第二天,有关员工加倍认真地重新印放了被老板撕毁的照片,又经他检查才得以通过。在王炽开严格的质量要求下,“王开”员工无不认真对待工作、刻苦钻研业务。

  为创“王开”名牌,王炽开十分重视聘用人材。当时有个独资开一家小照相馆的摄影技师,擅长人像摄影,但业务却很清淡。王炽开就以高于一般职工一倍的工资将他聘来,加强“王开”的技术力量。另有一位身怀绝招的照相技师,他能使照片上闭着的眼睛睁开来,俗称“眼开刀”。王炽开便将他请来面试,果然名不虚传,立即先付三个月工资,邀他加盟本店。就这样,王炽开网罗了大量名师高手,使“王开”成为当时上海照相业中技术力量最雄厚的一家。

  为使拍摄的照片形象逼真,“王开”店堂内从楼梯到摄影室全部铺上特制的橡皮地毯,工作人员走动时必须轻手轻脚,以免摄影时受到震动。摄影室采用数十只灯泡并列的“条子光”或“四连灯”作光源,使拍摄的照片立体感强、轮廓分明。不论生意大小,“王开”都是一丝不苟,认真对待,尤其是结婚照,它典型地体现了“王开”的特色。

  王炽开认为,一张结婚照关系到新婚夫妻两人的终身大事,马虎不得,拍得好,可为新人增添喜气。他曾公开对外宣称,他拍的结婚照要使新人红颜长驻、永不褪色。当时同行中有人讥笑他是在吹牛,时间长了,照片哪能不褪色?然而,数十年后,一对青年男女到“王开”来拍结婚照,特地带来了男方祖父母当年结婚时在这里拍的照片。数十年过去了,这张结婚照果然仍旧保持原样,未曾褪色,历史为王炽开的承诺作出了公平的评价。“不褪色”乃是王炽开多年潜心研究的结果,其关键在于照片上的药水一定要漂洗干净,除去能引起化学反应的各种诱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5-5-4 15:14 , Processed in 0.272746 second(s), 3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