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0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山东日照:“黄花船”复活记

[复制链接]

1940

主题

0

听众

1941

积分

男爵

Rank: 5Rank: 5Rank: 5

乡约币
4036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3-6-1
注册时间
2013-3-1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有你就是幸福   发表于 2013-4-17 09:20:35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115408388_11n.jpg
徐从年走在船坞(码头)内,随着时间的变迁渔民的生产设备已经有了质的飞跃。
115408388_21n.jpg
徐从年青年时期在船坞做过制图员,因此他保留了很多船的图纸。
115408388_31n.jpg
徐从年制作船模的工具。
115408388_41n.jpg
徐从年正在紧张地制作一艘新船模,这是他制作的第三个黄花鱼船模型。
115408388_51n.jpg
船帆上的一帆风顺预示着渔民对美好生活的期许。
黄花船又名大风船,是一种盛行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有桅帆船,当时北方沿海渔民都是驾驶这种渔船出海捕捞黄花鱼。
随着时间的流逝,如今的渔船都已被机械船所取代,黄花船这种古老的渔船在沿海一带已经很难再见到踪影。制作这种船的工艺也面临消失。
山东日照岚山区岚山头街道的徐从年,为了不让制作黄花船的这套工艺失传,63岁的他将这种黄花船按照真船的工艺制作成了模型,希望这种古老的渔船制作工艺能够保留下来。
民间谚语云,惊蛰鱼动嘴。3月份已经到了渔船出海忙碌的季节,没有出海捕鱼的渔船也正在船坞内做着最后的休整,等待时机出海,船坞内一片繁忙。
记者近日在岚山区的一所船坞内见了两鬓已经斑白的徐从年,他正忙碌着为一些渔船制作一种叫做木套的木制零件。由于手艺好,岚山沿海的船老大都喜欢找他做这种零件。所以老徐最近经常骑着摩托车往返于各个船坞之间。
忙完了一上午的工作,老徐带着记者回到家,一进厅堂就看到了三个大小不一的古船模型,其中最大的一个有两米多长。虽然只是模型,但船上的每一个细节都与真正的黄花船保持一致,就连以前船上的点蜡烛的船灯,甚至是厕所,都做了出来。
据徐从年介绍,他的外祖父与舅舅曾经都是沿海一带著名的造船师,外祖父刘橙就是黄花船的设计改良者。但由于造船这门手艺外姓不传,徐从年没有从长辈那里学到造船的手艺。
但他从小就生活在海边,小时候经常到海边玩,那时候沿海还能零星见到几条真正的黄花船,从那时他就对这种渔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船上的每一个细节到现在都还能深深印在他的脑海中,加上他年轻时在船厂从事过制图工与模型工的工作经验,并且凭借着钻研与琢磨,他成功复制了黄花船。
在徐从年的工作间内,他开始了新的一条黄花渔船模型的制作。这条船相比他的已经制作出来的要小不少,大约一名米多长。在已经制作好的船体,徐从年像做真船一样给模型打好每一条标线,仔细衡量着每一个零件的尺寸,就连船头的刻花都做得异常精美。最让徐从年得意的是,他的船就连真船上的胀扣,风帆上的绳扣都能做到和真的一样。
做的是模型,放大了就是真船。传承下去这种黄花船的制作工艺也是他外祖父与舅舅的心愿。“对渔船我比较悟,外祖父与舅舅都对我表达过没有把这门手艺传给我的遗憾,现在我复制出来这种船也是对他们的告慰。”徐从年说。
渐行渐远的老手艺
割鞋底、磨菜刀、修手表……这些民间老手艺对很多人而言,还能唤起孩提时无数个美好的回忆。
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老手艺却不得不面临退出历史舞台的境地。如今,用老手艺来养家糊口的人也越来越少。不少80后、90后、00后更对很多老手艺一无所知。(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5-5-4 19:03 , Processed in 0.326323 second(s), 3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