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5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非物质文化]杨林堂鼓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听众

0

积分

平民

Rank: 1

乡约币
7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3-4-17
注册时间
2013-4-1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杨林堂鼓   发表于 2013-4-17 21:27:24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分类:非物质文化
口号:暂无
简介:有深山“天籁之音”之称的杨林堂鼓,今春起在三峡链子崖景区定点演出,来自秭归县的谭本高等8位农民艺人,用架子鼓、唢呐、大锣等器乐的变幻演奏,让游客享受了一道原始古朴、自然醇厚的音乐大餐。

  杨林堂鼓的主要乐器有大小堂鼓、大小锣、小镲以及唢呐和长号。大小堂鼓和大锣由一个人演奏,将大小不等的堂鼓呈弧形排列于支架之上,锣用一个木杈拴在一旁,其形式有点像西方的架子鼓。杨林堂鼓的唢呐、长号的吹奏有多门绝技,如二龙抱柱、双龙过江、冲天号、单打独奏等。二龙抱柱即一人按唢呐,由另一个人吹奏,二人合演抱柱动作;双龙过江即两人双手交错,互按互吹;冲天号即手执长号或唢呐表演仰天摔、前后滚翻仍吹奏不息;单打独奏即一个人同时演奏多门乐器,既要手执唢呐吹奏,又要通过翻滚用脚不断地打锣敲鼓。

  杨林堂鼓属于湖北省民间文化抢救保护项目,是古代宫廷音乐与民间吹打乐相结合的产物,有36调72曲牌,主要流传于三峡库区秭归县杨林桥镇的金竹园和响水洞一带。杨林堂鼓的各个曲牌都是在特定的生活背景下产生,用于特定的场合,每一个曲牌便是用音乐记述的一个故事,讲述的一段历史。如《朝班》、《上马曲》、《下马曲》、《东宫》、《西宫》、《朝弄山》等古调,据传源自宫廷。而《挥线拍子》、《草鞋调》、《梳栉子》、《戒指子》、《茶调》、《喂猪调》、《放羊》、《采茶》等,则直接来自民间生活。

  地处深山的秭归县杨林桥镇现在有6个“堂鼓班子”活跃于农村的红白喜事,现有两个班子被请进风景区为游客表演。
联系:暂无
网址:http://fy.folkw.com/view.asp?id=1160

842b2bb6d9810f56762b02.jpg (112.43 KB, 下载次数: 55)

842b2bb6d9810f56762b02.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5-5-14 05:25 , Processed in 0.327299 second(s), 3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