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23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青岛】山东黄岛发电厂

[复制链接]

101

主题

0

听众

103

积分

列侯

Rank: 2Rank: 2

乡约币
230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1-8-19
注册时间
2010-6-1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晴天雨天   发表于 2010-9-29 13:22:54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全国一流火力发电厂——山东黄岛发电厂坐落在鸥飞浪涌、风光秀丽的胶州湾西海岸,位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阵地——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境内。企业始建于 1978年,全厂总装机容量730MW,担负青岛市近50%的电力供应任务。自90年代以来,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勇做弄潮儿的黄岛电厂敏锐地把握住企业改革发展的难得机遇,不断突破思维定势,完善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通过抓改革、抓发展、抓管理、抓队伍和建设一流企业活动,实现了经济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在经营管理上,相继在国内同行业创下多个“第一”,成为全国第一家通过挪威船级社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和OHSAS18001职业安全卫生体系认证的电力企业;全国第一家通过国家电力公司安全设施规范化验收的企业;全国第一家实现档案光盘存储、电子流程的企业等。
 在安全生产上,不断探索创新安全管理模式,通过科学、先进、高效的管理手段以及以人为本的企业安全文化,确保了企业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始终保持着全国装机容量 50万千瓦以上发电企业安全生产的最高记录。
  在环境保护上,积极承担“双重责任”,探索实践“清洁生产、变废为宝”的循环经济之路,实现了企业污水对外零排放,灰水对外零排放,粉煤灰综合利用率 100%,得到了国家领导人以及中华环保世纪行记者团的高度评价。
  在两个文明建设上,已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企业”、“全国设备管理优秀单位”、“全国电力双文明单位”、“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实践奖”、“中国企业信誉 AAA单位”、“中国优秀企业”、“山东省文明单位”、“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状”、“山东省思想政治工作最佳企业”等诸多荣誉。
抓安全“如履薄冰” 不断创新
  电力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与各行各业、千家万户息息相关。安全可靠供应电力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必须要保持高质量、高水平的无事故纪录。
  近年来,在国内安全形势不容乐观的情形下,已建厂 20多年的黄岛电厂却一枝独秀。目前,该厂已实现连续安全生产3238天,位居全国装机容量50万千瓦以上发电企业安全生产第一名。就在前不久,全国总工会、国家安监局联合为黄岛电厂授予了“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企业”称号,对该厂的安全生产工作给予充分的肯等。
  1998年,黄岛电厂整合安全管理理念规范安全生产,导入并通过IS09001质量体系,对涉及全厂安全生产的所有岗位和部门、一切程序和环节都加以科学、严格的规范。1999年,在全国发电企业中率先推行了检修安全措施标准化管理和现场安全设施规范化管理,组织编写了《现场检修工作安全措施》汇编,完成了300多个检修项目、2000多条安全措施标准,增强了执行安规安措的严肃性和规范性。2000年,该厂又通过OHSAS18001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认证,在全厂建立了《危险识别和风险评估》等43个安卫管理程序,对所有生产、管理活动中的危险源进行了识别和评估,排查出重大的安全卫生风险,并建立相应的管理方案和预防措施。对照体系该厂甚至对于职工的上下班路线、办公室电源等存在的危险都一一进行评估并制订防护措施,充分体现了管理中的人文化、细微化。他们还对厂内安全标志、设备及工具标志、警示线、安全防护进行全面的配置规范,在全国火力发电企业中率先通过了安全设施规范验收,达到国家电力一流水平。
  黄岛电厂积极参加全国总工会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开展的“安康杯”竞赛活动,不断创新安全管理的理念、手段、制度,认真落实《工会法》、《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建立健全了以安全生产责任为核心的各项规章制度;在安全工作中注重把“安康杯”竞赛活动与日常生产相结合,以职工喜闻乐见的方式,大力开展“十个一”为主要内容的安全生产活动,动员和发动全员参与。并采取了车间与车间、班组与班组、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系列安全生产竞赛和技术比武等活动,强化安全生产无小事思想意识,形成了人人讲安全,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工作氛围。从安全思想、安全制度、安全措施、安全设施、安全监督 5个方面全面地构筑安全生产的防线。
  针对机组开停操作频繁的特点,该厂专门制定下发了《重大操作各级领导到位规定》、《领导干部挂靠班组安全学习、活动制度》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每天清晨,各车间部室中层以上干部均提前 20分钟进厂,深入到班组和生产一线了解生产、安全等情况,多年来,厂长李济英始终坚持每天提前1个小时左右上班,每天坚持到现场巡视工作。此外无论白天黑夜,只要机组有重大操作、重要缺陷或者其他牵扯机组安全运行的问题,各级领导均及时到位指挥。
 不断进行管理上的创新是黄岛电厂安全生产屡创新记录的基础。该厂着眼于现有安全管理理念和方式不断“推陈出新”,从细微之处着手抓安全,制定有效的措施和方案使安全管理工作得到动态的、科学而有效的深化、量化、细化和强化。企业的安全例会组织职工代表参加,广泛听取一线职工的意见,为安全生产决策提供第一手材料;充分利用企业的网络资源,积极开发新的安全生产软件,将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纳入到统一体系,提高了时效性,有效避免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延误,为安全生产提供了新的管理平台;积极与国际先进发电企业的管理接轨,对企业安全管理实施预警制度,即进行红、橙、黄、绿 4等级分级管理,对每个等级进行责任分工;与之相对应,还创新建立了网上“安全在线”预报制度,加强与上级安全主管部门和地方气象服务中心、海洋局等单位的密切联系,随时跟踪掌握国内外安全通报、上级发布的各类安全资讯和本地天气情况等事关企业安全生产的第一手信息资料,对各种不安全事件按照分类等级及时在“安全在线”上预警发布,切实提高企业抗御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
  如果说科学管理是“刚性管理”,那么安全文化则是“柔性管理”。 多年来,黄岛电厂不断坚持以安全文化强力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实施“以人为本”,不断创新安全文化,使安全生产的可控与在控充分落实到各级、各岗位乃至整个职工群体的自觉行动上。安全演讲征文活动、安全警句和安全漫画的征集、“反事故、反违章”大讨论、安全知识竞赛不定期举行;党员值班岗位、党员身边无违章等活动充分带动整体素质的提升;生产现场入口处的“自检镜”让每位进入现场的职工纠风自检;厂房各处设立的安全标志、安全警句和漫画、安全“小贴士”不断警醒每位职工时刻注意安全;总结以往安全生产的经验教训,在各个曾经发生事故的场所都设置了醒目的“事故追忆警示牌”,不断告诫进入生产现场的员工要时刻“关爱生命、关注安全”;此外摸索出设置安全文化栏、网上《安全教育园地》、网上“安全在线”等安全生产寓教于乐的形式。通过这些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的充满着浓厚文化气息和人文色彩的安全教育活动,使干部职工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了“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跨越,也为员工的生命安全铺设了一张思想防护网。
  正是通过安全管理和安全文化的不断创新,增强了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工作责任心,保证了安全生产记录的不断攀高。
抓发展“双重责任” 实现“双赢”
  作为社会主义国有企业,黄岛电厂义无返顾地承担了“双重责任”,在追求企业经济的同时更注重追求社会效益,着力建设环保明星企业。他们正确理解“赔”与“赚”的辩证关系,以发展环保产业推动企业发展,实现了环保与经济的“双赢”。
  作为国内首家通过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现场认证的发电企业,黄岛电厂自成立以来就始终坚持“电力发展,环保先行”方针,狠抓环境综合治理,创建绿色洁净的生态环境,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企业建立了环保组织机构、设立了环保办公室,并成立了专业的环保监测队伍进行常规环境检测和计量;制定了环境污染治理计划,确保技术保证措施到位、资金投入到位,严格执行与地方政府签订环境保护责任书,收到了显著成效。粉尘浓度、噪音、污水、二氧化硫气体排放等指标大大低于国家环保标准,环保设备与发电生产设备做到了统一管理、统一检修,始终保持着良好的运行状态,完好率达到100%。
  为改善空气质量,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 ,黄岛电厂安装了国内首台中日合作半干式旋转喷雾法高硫煤烟气脱硫装置,每年可减少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硫4500吨;先后投资8000多万元对全厂四台锅炉进行了电除尘改造,除尘效率达到99.9%以上,烟尘全部达标排放。
  近年来,黄岛电厂积极探索实践“清洁生产、变废为宝”的循环经济之路,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行业特色的环保产业,实现了企业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效益”的完美结合。
  为避免大量粉煤灰排入灰场,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黄岛电厂早在 1988年就着手探讨拓宽变废为宝的新路。首先是对厂区周边废弃盐田涝洼地进行回填造地,该厂至今不但取用了500多万立方米粉煤灰,还为寸土寸金的开发区新增土地3000多亩,土地利用值增加1亿多元。
  为从根本上彻底解决灰渣的存放、污染问题,黄岛电厂积极开辟粉煤灰综合利用的新途径。经过缜密的考察论证,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气力输送技术,采用气力分离一体化技术对原有锅炉传统的水力除灰系统进行了彻底的改造,将原水力除灰方式改造了气力分离干除灰。 2001年,成功投产了年产30万吨干灰储存一期工程;2002年2月9日全厂四台机组全部实现了干除灰,彻底改变了炉灰湿排至灰场长期存放的传统方式,基本实现了炉灰对外零排放。另外,在成功实施了干除灰工程后,该厂又对四台锅炉的除渣系统进行改造,安装了脱水仓干除渣系统,并于2002年11月30日正式投入运行,四台锅炉的炉渣全部进行脱水装车外运。黄岛电厂目标是在彻底实现灰渣“零”排放的基础上实施取消灰场运作,力争成为全国第一家取消灰场的燃煤电厂。
  为增加粉煤灰生产和储存能力,该厂在厂内建成了 3个1600立方米的灰罐,生产具有国标I、II级水平的商品灰,用于水泥、商品混凝土生产和市政建设,使原本既占地又污染环境的储灰场转化成储存粉煤灰的“金库”。在今年的5月27日,该厂与一家美国企业成功建立了粉煤灰长期供应合作关系,第一批1000吨袋装一级粉煤灰通过海轮运往夏威夷,这是该厂粉煤灰首次跨出国门为国家创汇。
  黄岛电厂干灰、干渣系统的上马不仅妥善解决了锅炉粉煤灰的存放、污染问题,更为重要的是,为黄岛电厂长期战略合作伙伴——青岛华欧集团下属的华欧新型建材公司、华欧甘巴利公屋顶制品公司和华欧砼业公司等环保产业提供了优质的原料。利用黄岛电厂粉煤灰作为优质原料生产成型砖、瓦、板、块、料、商品混凝土等新型建筑、铺设、敷设和装饰材料,深受市场欢迎。通过市场运作,黄岛电厂不仅每年可以消化掉 20余万吨粉煤灰,而且使粉煤灰真正“变废为宝”,粉煤灰综合利用率也达到了100%。
  面对水资源的极度缺乏,黄岛电厂于 1999年5月上马了日处理能力达4500立方米的污水处理设施。该设施将厂区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汇集起来,经过沉淀、氧化、过滤、消毒等多道工序处理,使其达到设计用水的水质指标,污水处理率达到100%。工程的投运不仅使污水实现了对外零排放,每年节省排污费50万元左右,还能每天产生2000吨淡水。
  利用电厂的低压、低温蒸汽作为热源进行海水淡化,成本低廉,水质优良,既可作生活饮用纯净水,又可作为工业锅炉补充软化水,是企业节约淡水资源、提高效益的一条切实可行之路,对解决城市淡水资源短缺和加强环保有着重大意义。在黄岛电厂积极参与和支持下,黄岛电厂长期战略合作伙伴——青岛华欧集团与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合作,成立了青岛华欧海水淡化有限公司,充分利用黄岛电厂的热力资源优势,积极进行海水淡化研究。 2003年初,60吨/日海水淡化试验装置已经成功投运,产品水质满足机组发电及生活用水水质要求,与该装置配套建设纯净水灌装线生产的“华欧--海泉水”业已上市,并被指定为2003、2004年青岛国际海洋节上大会专用饮水。今年6月4日,完全由我国自行设计、制造、安装的国内首台3000吨/日自主知识产权海水淡化设备正式投入试运行,为推动和发展海水淡化产业经济迈出了实质性和历史性的一步。华欧海水淡化二期日产3000吨和万吨级的海水淡化装置也将陆续开工建设,计划在2005年初建成投运。工程建成后,不仅完全可以满足黄岛电厂三期工程的发电用水和生活用水,而且为逐步取代电厂一期、二期机组全部淡水永良提供了保障。届时黄岛电厂将成为全国首家全部采用海水淡化水解决电厂用水的发电企业。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蒋正华、吴阶平、全国政协副主席李贵鲜、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汪纪戎、宋瑞祥和山东省委常委、省委副书记、青岛市委书记杜世成等领导视察黄岛电厂时,都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安全生产、环保工作等给予了高度评价。
  黄岛电厂在各项工作上所取得的显著成绩,也得到了中华全国总工会各级领导的高度赞扬。为了能让每年在青岛疗养的全国劳模通过到优秀企业参观学习,交流先进经验,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从 2002年起,全国总工会每年均组织部分全国劳模到黄岛电厂参观学习。两年来,已先后有230多名全国、省、市劳模来黄岛电厂参观,使黄岛电厂逐渐成为全国劳模的参观学习基地和交流平台。
  成绩属于过去,辉煌属于昨天。志存高远、不断登攀前进的山东黄岛发电厂,将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敢为人先,与时俱进,再谱写新的凯歌和辉煌!

更多图片 小图 大图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5-5-2 04:59 , Processed in 0.290282 second(s), 3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