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68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山东民间习俗:居住形式

[复制链接]

452

主题

0

听众

478

积分

乡侯

Rank: 3

乡约币
1134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1-5-7
注册时间
2010-11-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xiaoyutou   发表于 2010-11-18 20:03:1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居住
  山东居民有散居、四合院、三合院、府第、庄园等多种居住形式。
  散居院落不设院墙和大门,不与左邻右舍相连,但一户一台,户和户之间界限分明,每一个房台是一个单独的院子。这种散居院落多见于黄河滩区和鲁西北平原地区。
  四合院以正房或北屋为中心,形成后院和前院格局,有些后院设后门,前院有东西厢房。胶东地区有的地方是在西厢房位置盖猪圈和厕所,在南侧临街地方盖南屋。临朐一带四合院有大四合、小四合、二进院、三进院等。大四合院,有正房三间,正房两头各接两间,称为厢房。建厢房的位置,各建三间房称为住房,南屋三间为厨房,东南建大门两间,西南建猪圈和厕所,总称为“栏”;小四合院,正房三间,两头各建厢房一间,建厢房的位置各建住房三间,南房两间或三间,大门和栏各一间;二进院,是将大四合院的大门做两道门,前面另辟一小院,另开大门;三进院是大四合院的连续。
  三合院有正房、厢房,而无南屋,鲁西南一带称之为“簸箕房”。莱州的“耳朵包着头”,将正房的山墙一侧留出空地,盖起厢房以遮掩正房的山墙。
  庄园式民居是早年间富裕家庭聚族而居的形式,多为数个四合院、平房与楼房相结合格局,俗称几进院落,或一进三院、一进四院等。着名的有栖霞牟氏庄园、惠民魏集镇魏氏庄院、龙口城北巷子丁百万庄园等。府第型住房的代表是曲阜孔庙和邹城孟府。园林式住宅保存不多,以济南万竹园和潍坊十笏园为代表。
  院落一般用院墙封闭,有的将临街院墙用石料砌成几何图案,有的在石基腰线砖上刷成粉白并略加装饰。东明一带则在山墙上方开小窗,有的在山墙上写“吉星高照”等吉祥语。院落的出口为大门,有的于后院再开出口,名为后门,大宅第有开旁门的,俗称“便门”或“小门”。大门是人、畜、车辆、物资出入的通道,分为两类,一类是外垣的一部分,称为墙门,一类是取三间或五间房中的一间为门,上宇下基,称为屋门。鲁中、鲁西流行屋宇式大门,大门前脸由门框向外成三套砖沿,俗名“三齐头”;鲁东多三檩墙柱式大门,螭头、脊头、檐板讲究装饰,统称为门楼。
  照壁又称影壁、影门墙,鲁西南有的地方称为宅神堂,设在大门之内,有的单独建筑,有的镶在厢房山墙上,以防过往行人窥视住宅内活动。壁身四周用砖雕装饰,中间或作画,或书福、寿、鸿、禧等。近年来,时兴镶瓷砖画,与壁下盆景相映成趣。
  院子中各房和其他设施空间的安排,各地不尽相同。从前流行四合院,现在多流行正房前一方院。以北屋为中心,屋前的叫院,二门之前的叫前院,屋后的叫后院。进入大门至照壁的一段俗称过道,折向前院若有墙隔断,往往设月亮门,前院与院有子墙分隔,设门,名叫二门。
  台房黄河滩中的台房,以台代院不设院墙。台用夯土筑成,四面坡上各留排水道,并遍植树木。台上建房,称为台房,院则称为房台。房屋一般采用草房、瓦房和平顶房等建筑风格。
  草房以草苫屋顶的统称草房,平原地区多用麦草,山区多用硬秸山草。草房中最有特色的是沿海的“海带草房”,每座房需用草数千斤,屋顶坡度很陡,屋脊做成卷棚式,隔热隔寒,冬暖夏凉。日照一带有一种民房,屋顶的中间苫草,近屋檐和近山墙的地方覆瓦,俗名“四不露毛”。
  瓦房瓦常见的有三种:一种是蝶瓦,一律仰面铺砌,称为仰瓦,用合龙方式铺砌,称为“一仰一合”;第二种是平瓦,上世纪二十年代至五十年代后普及;第三种是脊瓦,半筒形,多用于屋脊。东明县瓦房主房屋脊正中雕砖为小庙形式,名为屋楼,屋四角飞檐,俗称“垂飞”;潍坊瓦房多以砖雕作装饰,屋山尖端处饰菱形垂云,下端拔缝也用各种砖雕,山窗、窗檐无不雕花;菏泽一带瓦房皆用陶制屋脊兽装饰,有狮、马、牛、羊、鸡、鱼、大兽、小兽八种。
  由于生产、气候、民间俗信等因素影响,山东民间房屋形式多种多样。如,泥平顶房,流行于鲁西北,当地人在屋顶晾物、晒物、乘凉、露宿。一面坡,不做屋脊,屋面斜向一边,多建在后院等处,作为磨房、草屋等。黄河三角洲垦荒农户院落宽大,往往建一排棚子为牛屋、车屋、草屋等。挎屋,鲁西北一带,多在正房两边山墙处附带建两个小屋,形状像两只篮子,多用于储粮、储草、储杂物等。网铺,建在海滩上,做渔民出海、登岸落脚时的房子。海青房,东平一带较讲究的一种平房,石基或砖基,上接土坯墙,厚实平顶。四角青,从前黄河滩上一种房屋,以青砖垒四角,搁梁架,以秫秸抹泥成墙,遇洪水墙倒而房不落架。
  室内格局各地风格不同。胶东一带通行的格局是正间作厨房,两边都作壁子与内间分隔,进门就是锅台,东、西各开房门通内室。灶间东西两壁,各于正中开门,分别通东屋与西屋。屋的上方一般有棚。屋内有炕,由灶间烧火做饭时暖炕。炕是寝卧之所,也是吃饭、做针线、接待客人的地方。黄河三角洲部分县,北屋一般不设墙间隔,屋内也盘炕,炕在屋子东端或西端,与山墙同宽的名叫可山炕,不及山墙宽的叫半炕,锅台设在炕沿北端,冬季时家中老人往往坐在炕上并在这里吃饭,其他人则以锅台为饭桌。鲁西南、鲁西北很多地方北屋一般不用墙间隔,迎屋门北墙放一个条几,靠条几放一张方桌,左右各放一个罗汉椅或无扶手的灯挂椅,有的在方桌前再放一张矮方桌。北墙上平时挂中堂和对联,年节时供祖挂族谱。卧具用床不用炕,几张床分别放在各个墙角。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5-5-5 03:05 , Processed in 0.233784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