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79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许氏宗亲】从许由不受帝位说许姓

[复制链接]

17

主题

0

听众

17

积分

平民

Rank: 1

乡约币
47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0-11-14
注册时间
2010-11-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ard1314   发表于 2010-11-6 14:19:0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ard1314 于 2010-11-6 14:20 编辑

     许姓是当今中国排行第35位的大姓,在宋人编纂的《百家姓》中排名第20位,在台湾排名第11位,人口650万左右,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54% 。关于许姓的来源有两种说法:
   一是出自上古高士许由。相传许由为尧舜两代帝师,《庄子•内篇•逍遥游》记载:尧让帝位给许由,许由不受,农耕而食。尧又请许由作九州的长官,许由觉得这样的话玷污了自己的耳朵,便跑到箕山颖水(今河南省登封至许昌一带)边洗耳,从此避仕不出。许由之后由于史料所载有限,其世系难以考证。
   二是出自炎帝的后裔姜姓。公元前11世纪周灭商后,周武王封异姓诸侯国。周武王听说姜文叔是炎帝的后裔,便封文叔于许,史称许文叔,许国故地大约在当今河南许昌一带。许国后人以国为姓,许昌成为这一支许姓的发源地。
   从许由到许文叔,历经一千多年,他们的血脉是否一系,已经无从考证。但是从地域上来看,他们都活动在当今的河南省登封至许昌一带。一些许氏后人尊许由为开姓始祖,尊许文叔为开国始祖。
   自许文叔建立许国之后,许国君主勤勉亲政,子民日夜劳作,许国的国力和名望不断的上升,东周初年达到了繁荣的顶峰。《史记•补叁皇本纪》记载:当时,朝中如有大事情需要决定,周王室会专门询问许氏的意见。
   然而,春秋战国时期的许国毕竟是弹丸小国,地薄人稀,在战乱中饱受强国的侵略和骚扰。许国做过楚国的附庸,投降过郑国,经历过四次举国迁徙。虽然许国君民忍辱负重,励精图治,但许国还是在战国时期(公元前372年左右)被楚国所灭。
  许国被灭以后,百姓一分为叁:第一支留守故地,繁衍生息, 逐渐在颖川(今河南省登封至许昌一带)形成名门望族,郡望颖川;第二支南迁汝南(今河南省平舆县一带),自秦末隐士许猗之后,逐渐发展成为名门望族,郡望汝南;第叁支北上高阳(今河北省高阳县一带),落地生根,郡望高阳。高阳地区有一部分许氏于战国时期迁至昌邑(山东省金乡县至巨野县 许氏的另外两大郡望形成于东汉。东汉汝南有一个名士许邵,《后汉书•许邵传》称他:“少俊名节,好人伦,多所赏识”。许邵是当时着名的人物评论家,创造了“月旦评”这一独特的人物品藻形式。史书记载:一天,曹操准备好了厚礼,登门拜访许邵,想得到许邵的品评。许邵鄙视曹操的为人而不予接待,曹操于是采取威胁的手段。胁迫之下,许邵给曹操下了一个评语:“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后世对于曹操“奸雄”的称呼便是出自于此。汝南许邵及其后人,为官之后落籍太原,逐渐形成望族,名甲一方,郡望太原。
   东汉汝南许氏还有一位大名士叫许慎。许慎倾尽一生心血,完成了其历史巨着《说文解字》。《说文解字》,是历代学者研究汉字演变发展所不可缺少的钥匙,许慎也因此被后世称之为“文宗字祖”、“字圣”等。《说文解字》不仅是文字学巨着,也是语言学、音韵学巨着,是词汇史的要典,同时还是一部百科全书。因此,《说文解字》出世之后,便被历代学者所称引,并给以极高的评价。人们认为“读遍天下书,不读《说文解字》,尤不读也。”汝南许慎的后人迁徙至会稽(今江苏南部一带),逐渐形成名门望族,郡望会稽。
   许氏安陆郡望形成于南北朝时期。安陆在古代称为江夏,即今天的湖北省安陆县一带。安陆许氏的始祖许君明是梁朝楚州的刺史,门第显赫,是东晋高阳名士许询的五世裔孙。由此可见,安陆许氏是高阳许氏于南北朝时期南迁的一支。
   隋唐之前,许氏汝南、高阳、颖川、昌邑、太原、会稽、安陆这几个主要的郡望已经形成,许氏在中原大部分地区分布已经相当广泛。许氏大规模的入闽,却是在唐朝之后。唐朝总章二年(669年),高宗皇帝任命许陶为陈政(时任岭南行军总管,封归德将军)的副帅,入闽开漳。许陶战死之后,其子许天正袭承官职,继续辅佐陈氏。至清朝,许氏大规模由闽入台,进而迁徙到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等海外,这些地方的许氏后裔大多尊许陶许天正父子为始祖。
   苍海沉浮,历经悠悠。许氏一族伴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不断的迁播发展,其门风也一路演化,与时俱进。从先祖许由一直到东汉末年,许氏门风由“仁让”发展为“忍让”和“隐忍”。
   许由清高淡泊,尧帝让天下而不受。这种公而让天下的精神,对于历代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稳定产生了重要作用,是为“仁让”。
   春秋战国时期许国地薄人稀,经常受到其他诸侯国的骚扰侵略。许国人民忍辱负重,历经迁徙,在夹缝中生存数百年,是为“忍让”。
   汉代,许氏完全继承了许由仁让的家风,并将“仁让”发扬为“隐忍”。西汉昌邑许氏有两朝皇后:汉宣帝刘询的皇后许平君和汉成帝刘骜的皇后许相如。许平君皇后第二胎产后药中被下毒,她对于霍光一族要加害自己早有察觉。在临危之际,许平君召见叔父许延寿、堂兄许嘉、侄儿许况并告诫他们要遵守仁让的祖训,以江山社稷为重,千万不要滥用手中的兵权为一己之仇而导致生灵涂炭。汉成帝时,外戚王凤设计陷害皇后许相如,使其被废并贬入冷宫。临废前皇后有所觉察,召许嘉、许况、许党等人并告诫说:“王氏窥视后宫,加害于我,你们千万不要因家仇而滥用兵权,导致江山崩裂。要切记仁让的祖训,切勿轻动兵戈。”
   当时,许平君父亲许广汉,叔父许舜、许延寿;许相如之父许嘉,哥哥许况、许党等都手握重兵,论实力权势足以与霍光及王凤抗衡。但是,他们顾全大局,牢记“仁让”家训,忍受了极大的屈辱和痛苦,没有擅用手中权力反击和报复。最终二位皇后冤屈得以昭雪,传为千古美谈。
   到了唐代,许氏家风产生了一次转折。许氏后人出将入相,积极进取,许氏家风转变为“当仁不让”。唐朝宰相许敬宗及其玄孙许远是这次门风转变的代表性人物。
  许敬宗深知高宗皇帝好色体弱,非有为皇帝,所以力排众议,坚决支持立武则天为皇后。后来他又帮助武则天消灭长孙无忌等异己,拥立武则天称帝,展现出了非凡的政治才能。武则天到了晚年,专断独行,形势逆转。许敬宗看到形势变化,人心所向,又与狄仁杰等大臣力劝武氏还政于李唐,再一次安定了社稷。
   唐朝一大忠烈许远则更将许氏“当仁不让”的家风发挥到了极致。
   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安禄山之子安庆绪派遣将领尹于奇率叛军十余万猛攻睢阳城(今河南商丘),当时的许远任睢阳太守(唐玄宗天宝元年即公元742年,唐朝改州为郡,改刺史为太守,太守为一州的长官)。危急时刻,他当仁不让,亲自披挂上阵,与张巡(时任雍丘防御史,唐朝着名武将)互相配合,多次击败叛军。后来由于双方兵力悬殊,睢阳城被围,许远冒死抵抗,最后弹尽粮绝,城破后许远壮烈牺牲。许远为睢阳太守,危机时刻却当仁不让,与武将张巡共同指挥抵抗叛军,为人民敬仰和寄望。
   到了近代,许氏的家风进一步演化为:“舍生取义,心怀天下。”在激情燃烧的革命岁月里,许氏后人抛头颅、洒热血,涌现出了一大批着名将领,影响力较大的有:国防部副部长、南京军区司令员、上将许世友;国防部副部长、大将许光达;辛亥革命起义军福建陆海军总司令许崇智;辛亥革民起义军南京临时卫戍区司令许崇灏;“红色英烈”许卓;许胜中将; 许乐夫中将;许志功中将……一个姓氏能够出现如此之多的军事将领,足以让许氏后人骄傲自豪。
   放眼当代:着名射击运动员许海峰在洛杉矶奥运会上以精准的枪法将“东亚病夫”那块耻辱的牌匾击得粉碎;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不但是一位教育学家,而且在生物科学领域有着突出贡献;亿万富豪许荣茂不仅是中国高端房地产的领跑者,而且是一位慈善家;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许善达是减轻农民税负的先行者……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平民布衣,许氏后人都能遵照祖训,发扬家风,心存社稷,艰苦奋斗。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4-5-2 18:21 , Processed in 0.173828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