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08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傅氏宗亲】今日几人识傅山

[复制链接]

11

主题

0

听众

11

积分

平民

Rank: 1

乡约币
31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0-11-24
注册时间
2010-11-2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青色的梦   发表于 2010-11-22 17:58:2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青色的梦 于 2010-11-22 17:59 编辑

今日几人识傅山




     傅山何许人也?今天的年轻人大概知道的已不多。两年前,美国波士顿大学白谦慎教授写了一本《傅山的世界》(三联版),虽然是专述傅山的书法,但涉及明末清初的社会意识、官场风气、士族心态,以书法看中国,写得颇有深度。其中印象较深的是,当文人墨客纷纷以字画迎送官员时,唯独傅山拒绝献媚。中国的书法本是陶然自乐之物,但在千年传统中也渗透着士族的奴性,这是白先生的见地。
   
    今年是傅山逝世400周年,太原实验晋剧院青年剧团推出一出《傅山进京》,纪念这位中国文化史上的大师级人物。这次他们携剧来上海参加国际艺术节,虽然只演了两场,剧院也有些局促,但场面热烈,舞台上下呼应默契,十分感人。傅山扮演者谢涛是中国戏剧“梅花奖”和文化部“文华表演奖”得主,她把傅山的民族气节、平民情怀、艺术才华、独立人格融合一体,表现得淋漓尽致。布景、音乐也很有现代感,又充满中国韵味。唱腔激越粗犷,而又圆润工细,使不熟悉晋剧的上海人享受了新鲜的艺术,又有一见如故之感。
   
    重要的还在于阔别了400年之后,傅山重又回到了舞台,回到了民间,回到了中国文化和知识分子中,正如剧组在演出前所说:“傅山以他不屈的秉性和锐利的民主思想锋芒行走在历史的烽烟中,傲立于明清两代的潮头,他宽广的学术领域,精湛的医道医术,卓越的书画成就,为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可惜,400年来,这份遗产并没得到很好开发和弘扬,这或许与历代封建统治者并不喜欢傅山的民主思想和他刚正不阿的性格有关,也与中国士族阶层依附王权、缺少独立意识有关。《傅山进京》中傅山唱出一句“明亡于奴,非亡于满”时全场掌声雷动,让人振聋发聩,这是一个痛苦的灵魂对时代清醒的认识,从后人评价“明代养士三百余载,独(傅山)先生为中流砥柱”,亦可见一斑。
   
    当然,在《傅山进京》中,也刻画了康熙皇帝作为一代天骄遥遥先行于时代的眼光,他最后放傅山回归故里,显示了其尊儒惜才、海纳百川的天子气度,在那个时代也是不同凡响的。
   
    傅山这个人物能不能最终为更多人认识,成为我们民族学习的先贤,取决于像白教授那样十年磨一剑的学者有多少;取决于像太原实验晋剧院这样的团队的功力,不只是晋剧,比如小说、电影,京、昆、话剧等等;也取决于对好作品认识的水准和推广的力度(如果这出戏能安排在大剧院演效果会更好)。说到底,都与人有关。在经济起飞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还要有许多条件,但最重要的无非两条,一是开明宽松的环境,二是人的原创力和敬业精神。这也是《傅山进京》给我们的启示。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4-5-18 06:47 , Processed in 0.233788 second(s), 3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