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81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今中外] 李娟:吟唱阿勒泰的精灵

[复制链接]

17

主题

2

听众

26

积分

平民

Rank: 1

乡约币
144 枚
乡约宝
13 枚
最后登录
2024-3-1
注册时间
2010-9-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如画   发表于 2013-3-19 10:41:3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李娟:吟唱阿勒泰的精灵




WB091830_2.jpg
李娟
WB091830_3.jpg
WB091830_4.jpg
WB091830_5.jpg
WB091830_6.jpg
她的生活与赶场的牛羊紧紧相连
点击图像浏览高清图
  梁文道在上海见到王安忆,王安忆给他介绍李娟的书。后来,他又看到朱天文(台湾女作家),朱天文跟他说,听了王安忆的介绍去看李娟的作品,她也觉得真的是非常好。“我没办法用太多的话去评论她。”梁文道说:“但我想说的是,李娟绝对是我在今年最大的发现之一。”
  “我相信土地会像长出麦子和苞谷一样长出自己的言说者,而李娟,就是这样一个言说者。”作家刘亮程的评价朴实而准确。李娟,这个像麦子或苞谷般普通的名字,因成为阿勒泰的“言说者”,一夜之间,不仅在文坛,在普通读者中更在网络上广为人知。
  其实早在2003年,24岁的李娟就有了第一部散文集《九篇雪》(新疆人民出版社)。此后,她的文章更多散见于《南方周末》《文汇报》等报刊。2010年10月,《文汇报》等多家单位联合为她这名文坛新秀召开了作品研讨会,王安忆评价李娟的文字“一看就认出来”。
  很快,那个以前投稿从来都是“石沉大海”的羞涩的女孩,成长为被各大出版商争先约稿的作家。2010年11月,《人民文学》杂志“人民大地·行动者”的非虚构写作计划率先与李娟签约。她和哈萨克族一家人一起在冬窝子里生活,以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写下她对哈萨克牧民生活的思考。一年之后,她便以《羊道·春牧场》和《羊道·夏牧场》获得2011年度人民文学奖非虚构奖。
  李娟越来越受欢迎,已经出版了8本散文集的她,却从不出面签售与读者面对面交流,也不接受媒体电话采访,婉拒记者自赴新疆面谈,甚至连柴静的《看见》节目,也未能请动她。
  【她的经历】做过裁缝、流水线工人
  李娟1979年出生于新疆,在阿勒泰山区,跟着母亲做裁缝、卖小百货,与牧民一起转场。此后她曾到乌鲁木齐打工,做流水线工人,并开始业余写作、投稿。
  据帮助李娟处理作品出版事宜的凌先生透露,李娟没有读过大学,“她只读到中学。她的作品最早被新疆作家刘亮程推荐,之后开始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
  目前李娟仍在新疆生活、创作。凌先生说:“我是她多年的朋友,帮她与出版方打交道。前几年,我向出版商推荐李娟的书,人家都不愿意出。现在每天都有很多出版商打电话给我,要求为李娟出书,大概有100多个出版商了。”他透露,《阿勒泰的角落》《我的阿勒泰》的销量,早就超过了10万册。
  【她的作品】“告诉我们何谓浑然天成”
  自1999年开始文学创作的李娟,至今出版了《九篇雪》《我的阿勒泰》《阿勒泰的角落》《走夜路请放声歌唱》《冬牧场》《羊道·春牧场》《羊道·前山夏牧场》《羊道·深山夏牧场》8部作品,其中《我的阿勒泰》《阿勒泰的角落》尤为受到文艺青年的推崇。“她的文字似乎仍旧带有一丝古代叙事歌谣的韵律气质,自发、自在,而且自成风格。”“纯净朴素本色的语言展现了阿勒泰的迷人美丽。”此类评价,举不胜举。《人民文学》杂志主编李敬泽评价:“李娟重新界定了写作者的身份,那是一个在大地上和风雨中跋涉的人。”作家孙甘露说:“李娟告诉我们何谓浑然天成。”
  据《南方人物周刊》报道,王安忆给梁文道介绍了李娟的书。梁文道说:“朱天文又跟我说,她听了王安忆的介绍去看李娟的作品,她也觉得真的是非常好。我没办法用太多的话去评论她,但我想说的是,李娟绝对是我在今年最大的发现之一。”
  【她的低调】婉拒柴静《看见》栏目
  在2011年度人民文学奖各奖项中,李娟的散文集《羊道》获得非虚构作品奖。评委会给她的评语称:“李娟的叙述来自她的记忆深处,以及那片广袤沉静而丰腴的土地。她记住的,恰恰是易被人们所遗忘的一切——那些正被现代文明分分秒秒侵蚀的、某种古老而民间的传统。”
  不过李娟并未到场领奖,凌先生解释:“她手头上写作计划太多,而一旦到北京,找她的朋友和粉丝太多,时间没法安排合理。”
  对于李娟的低调,凌先生还讲了几个细节:“柴静非常欣赏李娟,她在博客上写了好几篇文章专门谈李娟及其作品,两人已经是非常好的朋友。但是柴静的《看见》栏目想要以李娟为主题,李娟都没答应,因为她不愿意在电视上露面。”
  现在作家出书,都会举办签售会,凌先生说:“李娟此前从未做过签售,此后也不会有。她不会以面对面的方式与读者交流,因为她一直强调说,要想了解她,读她的作品就好了。”
  【她的自白】“请您保护我的安静”
  出版《走夜路请放声歌唱》时,李娟写道:“我凭一时之兴,把这些文字贴在网上,得到了丰富的回应与帮助。这是我的另一份收获。”
  网络也是李娟与外界读者交流的主要渠道,为此她在微博上特意注明:“不见网友。不见读者。不签名。交流仅限网络。请您保护我的安静,多谢。”《走夜路请放声歌唱》的出版方——万榕书业的媒体联系人说:“很多记者都曾要求电话采访李娟,但除了一位是她多年的好友,其他都被拒绝了。甚至有记者要求自赴新疆,面对面采访她,也被她婉拒。其实绝对不是她狂傲什么的,这跟她不太愿意与陌生人交流的性格有关。李娟曾跟我们说:‘我不太会说一些话,我嘴笨。’” (本报综合)
  书摘一叶
  妹妹的恋爱
  当我妈他们都不在的时候,我妹就随意多了,还主动和小卢搭话呢。两个人各拾一个小板凳,面对面坐在房间正中央,话越说越多,声音越来越小……非常可疑。真是从来没见我妹这么投入过,太好奇了,忍不住装作收拾泡菜坛子的样子,跑到跟前偷听了几句……结果,他们窃窃私语的内容竟是:“今年一亩地收多少麦子?收割机一小时费多少升汽油?马吃得多还是驴吃得多?养马划得来还是养驴划得来……”
  唉,真是和我年轻时一模一样。
  在阿克哈拉恋爱多好啊!尤其是秋天,一年的事情差不多已经忙完,漫长而悠闲的冬天无比诱惑地缓缓前来了……于是追求的追求,期待的期待。劳动的四肢如此年轻健康,这样的身子与身子靠在一起,靠在蓝天下,蓝天高处的风和云迅速奔走。身外大地辽阔寂静,大地上的树一棵远离一棵,遥遥相望。夕阳横扫过来,每一棵树都迎身而立,说出一切,说完后树上的乌鸦全部乍起,满天都是……在遥远的阿克哈拉,乌伦古河只经过半个小时就走了,人过几十年就死了,一切似乎那么无望,再没有任何其它的可能性了。世界寂静地喘息,深深封闭着眼睛和心灵……但是,只要种子还在大地里就必定会发芽,只要人进入青春中就必定会孤独,必定会有欲望。什么原因也没有,什么目的也没有,我妹妹就那样恋爱了。趁又年轻又空空如也的时候,找个人赶紧和他(她)在一起——哎,真是幸福!
  再说说我吧,虽然我这个老姑娘都这把年纪了,还是常常会有修路的工程队职工借补裤子的名义跑来搭讪呢!走在公路上,开过的汽车都会停下来问我要不要一起去下游沼泽地里抓鱼。这就是在阿克哈拉啊……
  选自《阿勒泰的角落》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4-5-7 19:16 , Processed in 0.203125 second(s), 3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