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21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耿氏宗亲】昌黎耿氏酒堡--中国第一堡

[复制链接]
baobao315 该用户已被删除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baobao315   发表于 2010-12-25 19:21:3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昌黎耿氏酒堡--中国第一堡


耿氏酒堡,原称“耿家酒堡”,是4年前的2002年修建的。为了醒目耀眼,酒堡修在了十八里碑路口一侧,正对通往葡萄沟的小公路。对于耿氏酒堡的主人耿学刚,我相当熟悉。2003年5月,我去耿氏酒堡采访过他,写出特写《耿学刚:家庭酒堡不是梦》,在《秦皇岛日报》的《碣石人物》专版发表了几乎整整一个版面;那年8月,我又陪到北京新闻单位工作的女儿采访过他,使他的事迹得以在《中国县域经济报》、《经济日报·农村版》介绍和宣传。自那以后,我们成为朋友,只要有机会,我都要到耿氏酒堡看一看发展和变化。

这天,耿学刚恰恰在家。他依然那样质朴、敦厚,不善言语,喜欢说些农民和平常人爱说的大实话。见他的得力助手、秦皇岛市碣石葡萄产业协会秘书长,几乎常年在耿氏酒堡“办公”的秦维成不在,我忙问起了他。没有想到,老秦已经不在人世了,被癌症夺去了“老当益壮”的生命已经有半年了。他刚刚50多岁,就那样去了,很令人痛惜。

耿氏酒堡的主人耿学刚,是一个一心要趟出一条果农自己酿造原产地域庄园葡萄名酒的昌黎人。他刚刚过了44周岁的生日,就快脱却世界上最宽松的以45周岁为界的“青年”定义范畴了。

1962年8月4日,在中国人自己的传统葡萄节——农历七夕的前两天,耿学刚出生在昌黎县十里铺乡耿庄村一个平民百姓家庭。位于曾有云峰寺和凤凰城等名胜古迹的凤凰山西南麓的耿庄,紧贴昌(黎)卢(龙)公路,是以栽植葡萄等水果出名的小山村。可以说,耿学刚从小是在葡萄园子里长大的。

小时候的耿学刚,牙牙学语时没有少吃玫瑰香等口味极佳的葡萄,到了学龄却没赶上好时候。十年浩劫期间,一切都乱了套,他在本乡本土上小学,读中学,一心吸吮知识的甘露,却根本没能切实接受系统的基础教育。1978年,他在16岁就得到了“社中”的高中毕业证书,却无以参加业已恢复的高考。回村不久,他为学点挣钱的本事,进了公社组织的建筑队;好在没用几年,他就凭着一股刻苦钻研的精神,胜任隔了几年改建成的十里铺乡建筑公司的技术员、预算师等工作,并学会了设计简单的建筑,在十几年间画出有20多座楼房的建筑图纸,算是一个搞建筑的行家里手。

农村全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际,耿学刚与本村姑娘赵锡霞结为伉俪,开始养儿育女,建立了自己的小家庭。土地分到各家各户,日子好过多了,无奈没有几年,商品大潮涌起,葡萄再也难以卖出好价钱。时至80年代中期,不得不顾及家庭收入的耿学刚,开始琢磨用土法窖藏较易存留过冬的龙眼葡萄的“招儿”。置水缸,放冷屋,他试验得好“苦”,但一来二去,毕竟在春节期间拿出了能卖上好价钱的葡萄,只是量小了些。到了1987年,他在外出时偶然得知锦州有人利用地窖大量贮藏龙眼葡萄,忙赶过去求技术,学方法,琢磨其中的道理。当年秋天,他大胆试验,在自家院子修建了一个安装通风设备的地下室,利用所学的技术,一下贮藏了两三千斤龙眼葡萄,获益两千多元。自己闯出了道,他并不保守,一一传授给了前来取经的乡亲们,很快使之在昌黎,以及邻近的卢龙葡萄产区传开。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错季水果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口味要求也越来越高。进入90年代,对窖藏龙眼葡萄技术了如指掌,并不断尝试引进国内外葡萄名优品种栽植、育苗的耿学刚,成了一个“葡萄研究迷”,心里总琢磨得利用更加先进的科学方法贮藏口味极佳的玫瑰香等葡萄,赢得更大的市场效益。他“闻风”取经,跑了大连、沈阳、北镇和张家口的下花园等不少地方,寻找玫瑰香等葡萄的冬储保鲜方法。1995年入夏时节,他获悉设在天津农业科学院的国家农产品保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李喜宏博士,研究出了微型恒温葡萄保鲜冷库技术,并获得国家专利,却没有人敢按他的法儿修建示范冷库,立即前往求教和联系建库事宜。建立微型恒温葡萄保鲜冷库,需要购置价值1.8万元的保鲜设备,还有专用的包装箱和保鲜剂等辅助材料,投资大体得在5万元左右;耿学刚与李喜宏博士一拍即合,决定由自己冒险来做这个实践性尝试。是年夏天,他一下投资5.2万元,在耿庄建起一座微型恒温葡萄保鲜冷库。当时,不少亲朋好友,包括自己的家人,都觉得这个险冒得有点大,而他却不这样想,他说:“没点冒险精神,就啥也干不成!”但为“保”点“险”,他还是专程去昌黎果树研究所请教一位对葡萄学深有研究的老专家;那位老专家“怕”他遭受的损失太大,特意骑着自行车跑来,“告诫”他最好不要过多地贮藏极易变质腐烂的玫瑰香葡萄。他犹豫过,但最终还是听从了李喜宏博士的督导,收购和贮藏了大量的玫瑰香葡萄,加上龙眼、巨峰等葡萄,一下贮藏有3万多斤,最终获利6.5万元,不仅一下子收回了成本,且略有盈余。他这个“险”冒成功了,成为昌黎本地乃至全国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贮藏玫瑰香等走俏葡萄的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第二年,这一技术不翼而飞,到处仿效;进入新的一个世纪,仅秦皇岛市范围内就已先后建有300多个这样的冷库,不少人家变成了冷藏葡萄大户。这其中,有着耿学刚的不可磨灭的极大功劳。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5-4-27 05:39 , Processed in 0.215273 second(s), 3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