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乡百科】泰戈尔的传奇人生

[复制链接]
冯于蓝 | 2011-1-2 14:30:55 | 显示全部楼层
冯氏于蓝,非常馨
查看2487 | 回复1 | 2011-1-2 13:53: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泰戈尔 于 2011-1-2 13:55 编辑

【老乡百科】泰戈尔的传奇人生









    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受到良好教育的家庭,他的父亲戴宾德纳特·泰戈尔是一位地方的印度教宗教领袖。
    泰戈尔8岁开始写诗,12岁开始写剧本,15岁发表了第一首长诗《野花》,17岁发表了叙事诗《诗人的故事》。1878年赴英国留学,1880年回国专门从事文学活动。1886年,他发表《新月集》,成为印度大中小学必选的文学教材。这期间,他还撰写了许多抨击美国殖民统治政论文章。






    除外泰戈尔还写了小说、小品文、游记、话剧和2000多首歌曲。他的诗歌主要是用孟加拉语写成,在孟加拉语地区,他的诗歌非常普及。
    他的散文的内容主要是社会政治教育,他的诗歌,除了其中的宗教内容外,最主要的是描写自然和生命。在泰戈尔的诗歌中,生命本身和它的多样性就是欢乐的原因。同时,他所表达的爱(包括爱国)也是他的诗歌的内容之一。
    印度和孟加拉国的国歌使用的是泰戈尔的诗。维尔弗德·欧文威廉·勃特勒·叶芝被他的诗深受感动,在叶芝的鼓励下,泰戈尔亲自将他的《吉檀枷利》(意即“饥饿的石头”)译成英语1913他为此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泰戈尔在印度独立运动的初期支持这个运动,但后来他与这个运动疏远了。为了抗议1919札连瓦拉园惨案,他拒绝了英国国王授予的骑士头衔,他是第一个拒绝英王授予的荣誉的人。
    他反对英国在印度建立起来的教育制度,反对这种“人为”的、完全服从的、死背书、不与大自然接触的学校。为此他在他的故乡建立了一个按他的设想设计的学校,这是维斯瓦-巴拉蒂大学的前身。
    在他的诗歌中,泰戈尔也表达出了他对战争的绝望和悲痛,但他的和平希望没有何政治因素,他希望所有的人可以生活在一个完美的和平的世界中。
    泰戈尔做过多次旅行,这使他了解到许多不同的文化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他对东方和西方文化的描写至今为止是这类描述中最细腻的之一。
    1941年,泰戈爾留下控诉英国殖民统治和相信祖国必将获得独立解放的著名遗言《文明的危机》,隨即与世长逝,享年80岁。

泰戈尔《最远的距离》.jpg
泰戈尔幼年.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