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13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楹联知识讲座 -- 对联的欣赏(2)

[复制链接]

644

主题

0

听众

947

积分

管理员

为大家服务

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

乡约币
926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3-3-9
注册时间
2010-4-29

社区小蜜蜂 社区居民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admin_2   发表于 2011-7-20 15:26:1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一、苏州沧浪亭联

沧浪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三元坊附近,是江南现存历史最久的古园林之一。五代末年此处为吴越中吴军节度使孙承佑之别墅。北宋庆历年间,诗人苏舜钦流寓苏州时买下这座别墅,又在临水处新建一亭,并借用楚辞《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之意,取名为“沧浪亭”,随后又写了一篇《沧浪亭记》。历来屡有兴废。南宋初年,著名将领韩世忠将其扩建为住宅。元代园废,改为寺庵。明代复建沧浪亭,并由文学家归有光为之作记。清康熙年间大修,布局为现亭主要基础。其特色是未入园林先成景,一泓清水绕园而过,隔水相望,廊阁起伏,波光倒影,漫步渡桥,始能入园。进门山丘隆起,以山为主,山上小径曲折盘回,林木葱郁,沧浪亭翼然山顶,景色自然。

清代学者梁章钜用欧阳修的诗句和园主苏舜钦的诗句,集成一联,如同出己手笔,工丽无比,堪称妙对:

清风明月本无价;

近水遥山皆有情。

清代嘉庆进士齐彦槐,字梦树,号梅麓,曾任金匮知县,苏州知府。他为沧浪亭题写了一联:

四万青钱,明月清风今有价;

一双白璧,诗人名将古无俦。

上联的“四万青钱”是古代的一种钱币,相传当年苏舜钦买孙承佑的别墅时,花了四万青钱。下联的大意是说,诗人苏舜钦与名将韩世忠,犹如一双无瑕的白璧,从来就没有可以匹配的人。

二、虎溪三笑亭联

虎溪三笑亭在江西省庐山西北麓的东林寺前。东林寺是我国佛教净土宗(莲宗)的发源地。东晋太元十一年(386),名僧慧远在此建寺讲学,并创设莲社,倡导弥陀净土法门,后世推崇他为净土宗始祖。唐时极盛,有“殿厢塔室共三百一十余间”。扬州高僧鉴真东渡日本前来寺,后与该寺智恩和尚同渡日本传经讲学,慧远和东林净土宗的教义也随之传入日本,至今日本东林教仍以庐山东林寺慧远为始祖。寺前虎溪,自南向西回流,上有石拱桥。据《庐山记》记载,慧远居庐山东林寺,专心修行,影不出户,送客不过虎溪桥。当时常与诗人陶渊明、山南道士陆修静谈儒论道。一次他送陶、陆出山门,边谈边走,不觉过了桥。“虎辄聚鸣”,即“神虎”吼叫不止,三人相视大笑而别。这个文苑佳话,称为“虎溪三笑”,后建三笑亭。乾隆时任九江关总督的唐英,字隽公,号蜗居老人,为三笑亭题一联云:

桥跨虎溪,三教三源流,三人三笑语;

莲开僧舍,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此联中的“三教”指慧远、陶渊明、陆修静各自崇奉的佛教、儒教、道教。“莲开僧舍”,是说慧远曾在东林寺创建白莲社,倡导净土法门。“一叶”,是指禅宗的一个宗派。“如来”,指佛教始祖释迦牟尼,这里指佛祖或“成佛者”。联语上联概括了虎溪三笑的传说,下联概括了东林寺在佛教界之地位,又颇具意味。

三、济南大明湖历下亭联

历下亭又名“古历亭”、“客亭”,在山东省济南市大明湖中的小岛上。约建于北魏年间。诗人杜甫于唐天宝四年(745)游山东,在济南与书法家北海太守李邕相会,两人在此亭饮宴,后杜甫作《陪李北海宴历下亭》诗。今亭重建于清代,八角重檐,中悬清乾隆帝书“历下亭”木匾。亭前回廊临水,岸有临湖阁。湖南道州(今道县)人何绍基,字子贞,号东洲,道光进士,曾任编修、四川学政,工书法,独创一格。他用杜甫原诗句,书写一联镂刻于大门楹柱上:

海右此亭古;

济南名士多。

著名文学家、戏剧家、史学家郭沫若先生也曾为历下亭题写一联云:

杨柳春风,万方极乐;

芙蕖秋月,一片大明。

此联现镂刻在亭后名士轩门前的抱柱上。联语明快简洁,选取大明湖最有代表性的风物,像一幅图画一般托出大明湖的景色。联语妙嵌“极乐”、“大明”两地名。历山千佛崖下有“极乐洞”,大明即“大明湖”。嵌得极妙,情景交融,颇含情趣。

四、邵阳亭外亭联

湖南省邵阳市境内,资水南岸,有一石突兀而起,状甚奇伟。明代刑部尚书顾璘为其题名“砥柱矶”。矶上有二亭,一里一外。亭外亭在矶的顶端,小巧玲珑,望之翼然。清末诗人徐小松曾一联云:

风动钟声穿树去;

月移塔影过江来。

此联写尽了亭周的风景。请看,亭外亭后是康济庙,庙后古木葱笼,幽深似不可测。钟声起时,穿树而去,余音萦绕。对岸一塔,明月在天,塔影摇江,宛如一神女款款地向亭中游客走来,……。此联谴字造句颇为用心。首字一“风”一“月”,风行平地,月走高天。上下相对。第二字,“动”,飞动,写风行得轻快;“移”,推移,写月走得迟慢。快慢互对。接着,“钟声”与“塔影”,一为声,一为影。声可闻,影可见。视听作对。“穿树”,从树与树之间的夹缝中挤过,言树密。“过江”,从此岸与彼岸的空间走过,言江阔。疏密为对。末二字,一“去”一“来”。去是远离,来是靠近。远近相对。文字之对如此工妙,真可谓丝丝如扣。然而,此联审美内涵之精彩,几乎可以使人拍案叫绝!此联中的四个关键词是“钟”、“树”、“塔”、“江”。不难看出,“钟”里含有“金”,“树”里含有“木”,“塔”里含有“土”,“江”里含有“水”。而金木土水火,是我国古代哲人认为构成世界的五大元素,即“五行”。此联中没有“火”,这是因为亭是木结构建筑,遇火即毁,所以忌讳而避开了。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传统理论,“钟声穿树”,“钟声”为什么“穿树”?“金克木”也;“塔影过江”,“塔影”为什么“过江”?“土克水”也。再看对句,“塔”对“钟”,“土生金”也;“江”对“树”,“水生木”也。赏析此联,不仅给人们带来充分的审美愉悦,也给人们带来丰富的哲理意趣。

五、杭州观海亭联

浙江省杭州市北高峰南,灵隐寺西北的巢枸坞,有一韬光寺。相传是因唐代高僧韬光在此结庵说法而得名。寺后有观海亭,站在此亭可遥望钱塘江入海,清代新增“西湖十八景”中“韬光观海”即由此而来。观海亭亭柱上有唐代宋之问的联句:

楼观沧海日;

门对浙江潮。

据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第十四卷记载:“骆宾王之败也,落发灵隐寺中,无人识者。宋之问游寺,月下绕廊吟曰:‘鹫岭郁迢,龙宫锁寂寥’,数过不彻,有一僧对长明灯、坐大禅床,问曰:‘少年何事苦吟?’之问曰:‘欲题此寺,而思不属。’僧曰:‘何不云: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之问惊喜,遂为终篇。迟明访之,已不见矣。人始知为骆宾王也。”观海亭后来就用宋之问这一原句作为对联,所以也有一说称此联为骆宾王所作。

六、绍兴望海亭联

浙江省绍兴市西隅府山(又名卧龙山),与城内蕺山、塔山鼎足而立。主峰前有石柱古亭,名望海亭,始建于唐代。亭下有春秋时越国大夫文种墓及唐宋摩崖题刻。袁世凯的次子袁克文为望海亭题一联云:

若耶溪上,泛者去而未休,何行游此地乎,静听争流之万壑;

山荫道中,苦于应接不暇,是以建斯亭也,坐观竞秀之千岩。

联中的“若耶溪”在绍兴南,溪旁有浣纱石,相传为西施浣纱处。“山荫道”位于绍兴西南郊一带,以风景优美著称。王羲之“山荫道上行,如在镜中游。”言下无虚。袁宏道“钱塘艳若花,山荫芊如草。六朝以上人,不闻西湖好。”亦非夸张。贺知章、陆游都爱此“湖山奇丽”而终老此乡。《世说新语•言语》云:“从山荫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

七、杭州西湖湖心亭联

中央宛在

一半勾留。

此联只有八个字,却以极其简约的语言,准确、生动、形象地勾画出湖心亭的地理位置特征和其无限魅力,可谓言简意深,功力不凡。

上联出自《诗经》中极其优美的篇章《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流从之,宛在水中央。”作者根据湖心亭的实景,独具慧眼地选取“宛在水中央”这一句,用作上联。删去“水”字,收到了游人身临其境,四面烟波入眼,不着“水”字而水自历历的特殊效果。同时,巧妙地调整词序,化虚为实,使“宛”字的意义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宛在水中央”的“宛”是“仿佛”、“好象”的意思,给人一种虚无缥缈、如梦如幻的感觉;而“中央宛在”的“宛”字却含有“历历”、“分明”之意:这湖心亭镶嵌在澄碧湖水中央,多么令人瞩目啊!一字之省、两词之换,就产生如此微妙的艺术效果。

下联出自白居易《春题湖上》诗:“湖上春来如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作者截取半句诗入联,略去“是此湖”三字,立即使“一半勾留”的对象由“湖”转为“亭”,天衣无缝地切合此地此景,突出了湖心亭的魅力:人们在杭州流连忘返,大半是因为有这美丽的湖心亭。

此联文采飞扬,韵味隽永,取舍精当,组合微妙。不言水而水自见,不言亭而亭自立。这就叫“点金成钻,琢玉为璋”。

八、广州白云山听涛亭联

从广州白云山山顶公园沿北路下山,即可见松林密布,此处风过松摇,声如涛涌,故而这里的亭子叫“听涛亭”。前人曾写有一诗表现白云山的风韵,其中有句“天风海水白云间”。管理园林的同志将其作为下联悬挂于亭旁,向游客征上联。1964年7月24日,郭沫若游览白云山,见听涛亭柱子上只挂下联后,欣然对出了上联:“旭日朝霞红雨乱。”并在对联旁写道:“羊城八景之一的白云松涛处,有人以‘天风海水白云间’句索对,今易‘间’为‘闲’字,较活而有意趣。因为上句以‘乱’配之,深于诗者谅不以为避重就轻也。”经郭老妙笔生花,听涛亭的对联就成为:

旭日朝霞红雨乱;

天风海水白云闲。

上联用“红雨乱”比喻“旭日朝霞”,颇为新颖生动;下联以“白云闲”衬托“天风海水”,更显得气势非凡。

九、湖南衡山半山亭联

南岳衡山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在湖南省中部。山有72峰,相传尧、舜都曾到此。衡山有个半山亭,位于南岳镇至祝融峰之间,南朝齐梁时代修建。清光绪四年(1878)改亭为观。解放后,又将观改为半山亭招待所。该亭有一联云:

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需努力;

会心不远,欲登绝顶莫辞劳。

此联借半山亭所处的位置而发,联语寓意深刻,富有哲理。

十、丹东锦江亭联

辽宁省丹东市北面的锦江山中建有锦江山公园,锦江亭就坐落在锦江山的顶峰。该亭始建于1932年,原为单层四角建筑,名为东天阁。1949年更名为镇江亭,1965年改为现名,1966年改造并加高为二层。2002年重建。重建后的锦江亭高17.5米,三层,六角,攒角,贴金宝顶。丹东的历史沿革、风景名胜、风土人情等,都在雕梁画栋上得以再现,成为一处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标志性建筑,是鸟瞰丹东市区全貌,一览中朝两国风光的最佳去处。2005年5月,重建单位举办了征集锦江亭楹联活动,最终在数百副应征联中评选出9副宜镌刻悬挂的亭联。其中,一楼镌刻悬挂的三副楹联为:

一江绿水流春韵;

满目青山簇锦亭。

一座锦山,一江绿水,八音歌胜地;

几分明月,几缕清风,四季伴游人。

一江绿水,两岸风光,三沿宝地,四季丹青收眼底;

十里长街,百年银杏,千朵杜鹃,万言诗赋蕴毫端。

联中的“一江绿水”是指中朝界河鸭绿江。“三沿”是指丹东为沿江、沿海、沿边之市。“银杏”与“杜鹃”则为丹东的市树和市花。二楼悬挂的楹联为:

信步登亭,丽日晴云舒画卷;

畅怀揽胜,青山绿水润文章。

联山联水联天地;

通北通南通古今。

三楼悬挂的楹联为:

边城放眼金帛锦;

故国登高日月明。(析字联)

一亭花月留春地;

四季霓虹不夜天。

千里春光银杏雨;

一城秀色杜鹃风。

联语歌颂了丹东在现代化建设中日新月异的变化,体现了爱我边陲、爱我中华的殷殷之情。 十一、北京陶然亭联

北京市右安门内东北的陶然亭,初名“江亭”,是清朝康熙三十四年由工部朗中江藻督建的。后来取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诗句“更待菊黄家醸熟,共君一醉一陶然”之意境,取名“陶然亭”。清乾隆进士、内阁学士翁方纲(北京人)为其题一联云:

烟笼古寺无人到;

树倚深堂有月来。


当然,现在的陶然亭已成为公园,此联已荡然无存,但联语所描写的古时陶然亭的景致却极具情趣。全联围绕一个“静”字用词,用一“无”一“有”进行鲜明对比,推出了古寺静谧幽深的特点。另外,清代康熙进士、待读学士沈朝初(江苏吴县人),善诗文,他匠心妙运,调动其笔下的“红莲碧沼”、“白月清风”,为陶然亭也撰写一联,妙语天成,令人叫绝。联云:

慧眼光中,开半亩红莲碧沼;

烟花象外,坐一堂白月清风。

林则徐,字元抚,又字少穆。清代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嘉庆十六年进士。历任编修、监察御史、按察使、布政使、巡抚及两广、湖广、陕甘、云贵总督等官。他曾为陶然亭撰写一联:

似闻陶令开三径;

来与弥陀共一龛。

此联化用苏轼《李伯时画其弟亮工旧隐宅图》诗“近闻陶令开三径,应许扬雄寄一区”句及范成大《再出东郊》诗“昔者开三径,他时老一龛”句而用之,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后人称其为“陶令”。“三径”是指隐士所居之处,典出西汉末年,兖州刺士蒋翎,因王莽专权而告病辞官,隐居乡里,院中辟三径,唯与求仲、羊仲来往。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林则徐即亭景而生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写出了陶然亭幽雅清静之境,益觉有致。

十二、苏州拙政园绣绮亭联

拙政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娄门内,是苏州四大古名园之一(拙政园、狮子林、留园、沧浪亭)。“绣绮”,彩色织品。杜甫有诗“绮绣相辗转,琳琅愈青荧,”用为亭名,赞此间景色优美,

彩色绣品。清乾隆十六年进士(1751)刘墉(1720~1805)曾为绣绮亭撰写一联云:

人远忽闻清籁起;

心闲频得异书看。

“人远”,远离繁闹的人群,有“心远地自偏”之意。“清籁”,清雅的天籁之声。“天籁”,自然界的声响。上联用陶渊明《饮酒》诗之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句意,实指思想情趣高逸悠远,超脱世俗之见,只求复归自然。有了这种想法,卜居之地虽闹亦偏,“人远”实乃是“心远”。“心闲”,闲适的心情。联指无所羁绊的美感心理和解缚归本的生命境界。慕“闲”之心,实是领悟了“事来时不惑,事去时不留”。有这样的心境,自可“频得异书看”。下联着意表现禅的闲适境界,此境界惟觉惟悟方可达到,达到自当谐也悦哉!

无独有偶,清乾隆十七年(1752)特赐进士梁同书,也为绣绮亭撰写一联云:

闲寻诗册应多味;

得意鱼鸟来相亲。

上联集引黄庭坚《和高仲本喜相见》诗:“闲寻诗册应多味,老傍人门想更慵。”讲读诗吟咏之有得,表现了恬淡闲适的心境。“多味”的“味”字,本指滋味,联用以喻所读所写之义理。陆九渊《读书》诗:“读书切戒在慌忙,涵咏工夫兴味长。”下联取意于《世说新语•言语篇》:“梁简文帝入华林园,顾谓左右曰:‘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山水,便有濠濮间想也,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不说人对鱼鸟的亲切,而说鸟主动与人相亲,用移情拟人法,更加传神地表达对自然的热爱。此联用景物的折光,巧妙地烘托、表现闲适的情怀,读之可见景致之隽逸,雅士之旷达,自会使游人品出内中的“多味”,抒发内心的“得意”。

十三、吉林市北山公园旷观亭联

北山位于吉林省吉林市区西北,主峰海拔270米。东西两峰之间有拱形石桥相通,名鸾佩桥。西峰上有旷观亭,高10米。“旷达”,指放眼纵观。登上亭楼鸟瞰,全市景物一览无余。清光绪十一年(1885)拔贡成多禄(1864~1928)为旷观亭题一联云:

登楼远望,四面云山,千家烟树;

长啸临风,一川星月,万里江天。

“云山”,高耸入云之山。“烟树”,云烟缭绕的树木、丛林。亦指炊烟。上联写“登楼远望”所见之景,展现了一幅“云山”吐翠,“烟树”含青的充满生机的水墨画卷。“长啸”,大声呼叫,古人常以此抒怀。“临风”,迎风、当风。“江天”,多指江河上的广阔空际。下联写“长啸临风”所抒之情,弹拨出一支“星月”灿烂、“江天”浩渺的令人沉醉的浪漫新曲。作者通过“登高”、“长啸”,将自己置身于画面乐境之内,并将生机盎然、一望无际的壮丽景色,融于极富概括力的以数字状形的短句之中,次第井然,意象优美,又紧扣亭名“旷观”,读来音韵铿锵,令人感慨万端,精神为之一振,更觉旷快而适意,胜迹平添几分风采;观览之尽兴,心中又增几许雅韵。

十四、湖南江永县月波亭联

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进士杨翰题月波亭联云:

风月资吟啸;

烟波得性情。

“月波”,《汉书•礼乐志》:“月穆穆以金波。”后以指月光。李群玉《湘西寺霁夜》诗:“月波荡如水,气爽星朗灭。”“风月”,清风明月,泛指美好的景色。“资”,资助,供给。“吟啸”,吟咏唱歌。张可久《梧叶儿•山荫道中》曲:“青山小洞庭,吟啸寄幽情。”上联写此间幽美的景致足以使人兴会酬唱,吟咏抒怀。“烟波”,指烟雾苍茫的水面,用以称泛舟江湖。“性情”。人的禀性和气质,也指思想感情。下联称亭如小船,置身其上,见烟波浩渺,飘逸苍茫,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自可陶冶情操,进入化境。联语笔墨简淡闲放,情味隽永,巧嵌“月波”之亭名,深得“月波”之旨趣,充分体现了作者所热衷的投身大自然、寄情大自然的闲

情志,颇有情韵。



该贴已经同步到 admin的微博

该会员没有填写今日想说内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4-5-22 18:09 , Processed in 0.260091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