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07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加古通】在传承中顽强“起舞”(图)

[复制链接]

902

主题

0

听众

923

积分

县侯

Rank: 4Rank: 4

乡约币
1993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1-3-25
注册时间
2010-10-2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菲儿   发表于 2010-11-5 21:38:0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加古通:在传承中顽强“起舞”(图)2010-08-06 04:49:00 来源: 济南日报(济南) 跟贴 0 条 手机看新闻
  小学生们在排练加古通。(资料照片)

  本报8月5日讯(记者 赵晓林 实习生刘霄云)本报记者采写的报道《创建齐天大圣庙宇碑现身济南》今天见报后,受到不少读者关注。其中不少读者询问报道中提到的与此碑有关的当地民间舞蹈加古通是怎么回事。就此,记者今天再次进行了采访。

  平阴县孝直镇文化站站长何鹰一直在研究加古通。他介绍说,加古通亦称“打长板”,历史久远,流传于平阴县境内,是山东著名的民间舞蹈之一。加古通是用打击乐伴奏,鼓点打法是击打鼓边、鼓心、闷鼓,同时舞者手持夹板与锣鼓配合边击边舞,因发出“加古通、加古通,加古、加古、加古通”的声响而得名。

  何鹰介绍,现在对加古通的起源说法不一,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源于古时祈雨活动,也因此产生了许多美丽的民间传说。第一种传说是南宋康王赵构被金国掳去,鞑子们让他赤脚站在鏊子上,下面点燃干柴,观其跳蹦饮酒作乐,此举惊动了苍天,降下瓢泼大雨,浇灭了烈火,救下赵构。第二种传说是明代某年平阴大旱,连月不雨,禾苗枯焦。这时一位县官决心为民祈雨,他为表现自己心诚,赤脚站在烧红的鏊子上,祈拜苍天普救众生,由于双脚烙得疼痛难忍,只能不住地蹦跳,但他仍神色自若,并不断和随从说笑逗趣,终于感动上天普降喜雨。从此每逢天旱,群众便聚集起来,模仿着县官的姿态动作祈雨。

  何鹰采访过当地加古通的司鼓老艺人康永章,老人今年82岁,据他回忆,祈雨时,队伍很庞大,前面的锣鼓队吹起羊角号、敲起锣鼓,有一人手持“净瓶”走在锣鼓队后面,接着有十几人头戴柳条帽圈,手持长条形的五色彩旗,成双排行进。后面是大红轿抬着泥塑孙大圣。

  何鹰说,从康永章叙述中的“大红轿抬着泥塑孙大圣”这句话就和“创建齐天大圣庙宇碑”联系上了。很多当地老人都说过,以前王柳沟村的《创建齐天大圣庙宇碑记》中所说的庙宇就是“大圣庙”,里面供奉着一尊齐天大圣的塑像,每当哪个村要祈雨,这个村的村民便会在半夜里到“大圣庙”里将塑像“偷”出来,抬到祈雨的地方进行祭拜,然后再“偷偷”抬回去。

随着时间的推移,加古通现在已成为春节扮玩的民间艺术形式。人们跳起此舞主要是为了喜庆,也带有祈求人寿年丰的含义。对于目前加古通的状况,何鹰既喜又忧。喜的是,加古通有了较大发展,不仅在农村广泛演出,同时也受到企业职工的喜爱——— 平阴玛钢厂学习了这个舞蹈,并进行了创新。加古通专题也于2007年4月11日在央视《乡土》栏目播出。2009年,加古通进入山东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忧的是,随着群众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加古通在传承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新的挑战。目前,民间加古通艺人多为老人,不少人已不能参加表演,特别是打击乐队后继无人,组织大规模的民间艺术表演困难重重。

  “针对加古通面临的各种问题和困难,孝直镇政府和各级领导都非常重视,表示会加大力量扶持这种独特而优秀的民间艺术,绝不会使其萎缩或消亡。孝直镇文化站为使加古通后继有人,在孝直镇宋柳沟小学挑选学生排演了少儿加古通,并在济南市民间舞蹈会演、齐鲁民间艺术大赛上进行了表演,受到了好评。这是一个好现象,也加强了我们传承这种民间艺术的决心和信心。”何鹰对于加古通的前景非常乐观。 (本文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


0.jpg (33.45 KB, 下载次数: 110)

0.jpg

1.jpg (348 Bytes, 下载次数: 86)

1.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4-6-9 12:51 , Processed in 0.300781 second(s), 2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