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52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月宫图】民间灯舞“月宫图”

[复制链接]

902

主题

0

听众

923

积分

县侯

Rank: 4Rank: 4

乡约币
1993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1-3-25
注册时间
2010-10-2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菲儿   发表于 2010-11-5 21:39:1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民间灯舞“月宫图”


  民间灯舞《月宫图》在寿光俗称“跑灯”,已经有了500多年的历史,多次在全省、全国表演中获奖,成为了民间艺苑中的一朵绚丽奇葩。那么,《月宫图》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灯舞?有什么样的表演形式?内容都是什么……带着一系列的疑问,记者走进了寿光。
  ●“月宫图”表演
  《月宫图》表现的主题是,以浪漫主义的手法,来表现国泰民安、福寿康乐、五谷丰登,天上人间共庆丰年的美好情景。因此大都在太平盛世之年的春节、元宵节才得以演出。
  《月宫图》的表演,主要有4名女子作为领舞,16名“仙女”每人手挑4只小灯笼进行表演,以小灯笼为主要表演道具,采用上下、大小、前后、里外、单双、重叠、点线、纵横等变换的形式,演出“大月亮”、“两月对照”、“四季平安”、“黄龙摆尾”、“祥光普照”、“单变”、“挂帘字”、“天下太平”、“对灯”、“摔灯”、“卷箔”、“双变”、“天字图”、“下字图”、“太字图”、“平字图”等共16个舞节,72种变化。在朦胧的月色灯光下,组成大、小、单、双、里、外月亮,组成人们向往的“天下太平”图样,向人们展示出风采各殊的火红场面。
  
  ●“月宫图”内容
  
  月宫图的内容具有古朴典雅的色彩,唱词主要描写了天宫仙女们向往人间的生活、庆贺人间的丰收,祝福人间的太平康乐,结构分明、紧凑。全舞分为六个层次,每个层次的唱词不同。过去唱词以民间传说为主,如今经过修改,与当代新农村建设和农民们富足的生活联系了起来,更加地贴近群众、贴近生活。
  第一层:开始画面出现“大月亮”时,唱词是:“正月十五赏花灯,火树银花乐生平,五谷丰登喜庆年,家家户户喜气生。”
  第二层:当表演到“祥光普照”时,唱词是:“千灯万盏映天红,红灯底下聚娇容,一个更比一个美,喜坏一群俊后生。”
  第三层:当画面出现“天”字时:唱词是:“灯灯相照如长虹,暖透大地朝气生,山明水秀景更美,春满人间万马腾。”
  第四层:当画面出现“下”字时,唱词是:“男女老少来观灯,张张笑脸赛桃红,一个更比一个乐,后跟一群老寿星。”
  第五层:当画面出现“太”字时,唱词是:“串串红灯照天庭,喜看人间不夜城,红灯绿灯看不尽,福禄喜寿乐无穷。”
  第六层:当画面出现“平”字时,唱词是:“元宵佳节闹红灯,火树银花乐升平,一年更比一年好,家家户户唱美景。”
  当画面出现“天下太平”的图样时,音乐进入欢快、激越,灯舞气氛升华到高潮,促人思安乐,唤人想太平,把人们引入“国泰民安”的美好憧憬中。
  《月宫图》的音乐,主要用打击乐和民乐伴奏,乐调轻幽、温柔,委婉动听。
  
  ●“月宫图”今昔
  
  500多年来,《月宫图》一直流传于寿光市的圣城街道南关社区及周围的几个村庄。
  那么,《月宫图》是怎么来的呢?据传在明朝时,一名流放到此地的囚犯,为感谢当地人的关照,把自己所会的跑灯舞蹈传授给当地百姓。因为这种舞蹈主要是用一盏盏灯笼拼出各种吉利的文字,表达心愿,祈求幸福,所以它很适合在当地的春节、元宵节、中秋节上演出,因而很快就在寿光扎根发芽,并逐渐流传开来,组成的字样也在最初相对简单的“天下太平”、“大吉大利”基础上,增加了“五谷丰登”、“天尽人意”等复杂文字,据说演员人数最多的时候曾经超过64人。
  寿光市跑灯的最后一位传人是已去世的南关村老艺人张明京。在《月宫图》面临失传时,这位老人曾主动找到当时的寿光县文化馆,希望能把这门艺术传承下去。县文化馆业务副馆长李树高和几名工作人员由此掌握了这出舞蹈的基本技术,并进行了多次演出。
  早先的《月宫图》演出时,表演者全都是男扮女装,脚上绑“地跷”。现在他们全改为女子表演,并除去地跷。但问题又随之而来:一般来说女演员手臂力量较弱,而安装有两个灯笼的“丁”字形灯架,每人手持两个,仅重量就有3.5公斤。为了握住柄尾斜向举起保持不动,几乎所有演员的手上都磨起了泡。另外,为增强舞蹈的观赏性,表演者经过反复摸索,还增加了许多原来没有的队形图案,以及“火流星”的表演。与其它民间舞蹈不同,该舞蹈的所有队形图案均无直角和钝角,全部由弧线形成。演员在跑“碎步”时,要始终保持前脚掌着地、上身前倾。(本栏图片为资料片)


0.jpg (74.4 KB, 下载次数: 156)

0.jpg

1.jpg (103.43 KB, 下载次数: 151)

1.jpg

2.jpg (90.85 KB, 下载次数: 149)

2.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4-6-9 02:06 , Processed in 0.379861 second(s), 2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