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30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福山雷鼓】

[复制链接]

902

主题

0

听众

923

积分

县侯

Rank: 4Rank: 4

乡约币
1993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1-3-25
注册时间
2010-10-2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菲儿   发表于 2010-11-8 20:09:1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福山雷鼓
       福山雷鼓流传于山东烟台福山区宋家疃一带,是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舞蹈艺术。它以威武雄壮、热烈奔放的表演形式,展示出胶东人民的审美心态和艺术情趣。福山区有每年农历四月十八日赶“太平顶山会”的民俗,求“圣母”保护和赐福。“雷鼓”是为“圣母”保驾护威、击鼓开路的鼓。它气势非凡,以其独特的风格长久地流传着。
风俗  据老艺人口述,清朝道光年间,农历四月十八赶山会之日,18路村民的“耍会”队伍聚集在“太平顶”(现南涂山村)山会进行表演。“耍会”是赶山会期间的一种民间艺术表演形式,祈求“圣母”消病除灾,保佑平安和子孙兴旺。相传,有一年宋家疃村的“耍会”队伍抬着“圣母架”(就是圣母的塑像),前往太平顶赶山会,恰逢天降“甘露”,便停下来避雨。雨停后,“耍会”队伍准备继续赶路,却无论如何也抬不走“圣母架”,老人们说:“这是圣母看好了此地的风水,要在这里安家。”于是,宋家疃的村民就在“圣母”避雨处修建了一座庙宇。从此,每逢农历四月十八日,附近18个村的“耍会”队伍,都要先到此庙祭拜“圣母”求保平安,然后再去赶山会。于是在宋家疃产生了为“圣母”开路的“雷鼓”,即太平顶山会的开路鼓,同时此鼓也就流传到了18个村。

  山会的“耍会”队伍聚集在一起,浩浩荡荡,雷鼓在前面开路,其后是笙、笛、管、弦、大杆等鸣乐齐奏,引导着“圣母架”走在中间,随后便是高跷、地蹦、八大景、旱船、秧歌等组成的队伍。节目丰富多彩,有“骑驴上寿”、“姜太公钓鱼”、“扑蝴蝶”、“十二属相”,还有“锯大缸”等许多秧歌剧。在山会上表演结束后,各村的“耍会”队伍再走村串乡,沿途进行表演,相互拜访,交流技艺。节目风趣幽默,热闹非凡。

编辑本段
道具  有鼓、槌、穗,每样道具都有一个含义、一种象征。鼓的直径为1.2米,鼓面画有八卦图,图的四周是由云朵组成的花边。鼓槌是一根长约45厘米的木制槌,上面雕刻着精致的“二龙戏珠”图。红色丝线织成的鼓穗,长约1米。手握龙槌,挥舞红色鼓穗,只见,甩时一道道闪电,舞起来一团团云朵。击落在八卦鼓面上,发出震撼心魄的鼓声,恰似天边传来的沉重的滚雷声,雷鼓的名字便由此而来。它的另一层含意是天地合一。

编辑本段
表演  雷鼓没有乐队伴奏,只是不断地变换着击打鼓面和鼓边。全队的动作起止、节奏、顺序,由鼓头统一指挥,击鼓的节奏与动作可无限反复。雷鼓表演人数不限,一般在8至12人以上。表演者排成两路纵队,大鼓斜挎在腹部,右手执鼓槌,左手扶鼓边,边行进边舞鼓。鼓槌挥舞,时而打鼓面,时而击鼓边。鼓声沉脆相间,对比强烈,节奏和缓。雷鼓的动作粗犷威武,神、气并举。在“耍会”队伍中,雷鼓气势宏大,鼓声似雷,闻者皆有肃穆之感。雷鼓的动作有它自身的特点,两纵队并列前进,无其他队形变化和穿插;表演时只能行进,不能后退;动作简练,步伐稳健,身体挺拔;弓步、马步、丁字步是其基本步法;立如塔松,弓如卧虎,稳如泰山,气势宏大。雷鼓动作的最大特点是在鼓穗的运用上,1米长穗上甩立圆,下旋平圆,犹如剑穗的舞法,长穗上舞下旋,威武潇洒,粗犷豪放。

编辑本段
特点  雷鼓在继承和借鉴的基础上不断地创新,成为一种独立的民间艺术形式,形成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间舞蹈,是生活现实与合理想象相结合的产物,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现出胶东人豪放的性格和向上的精神。雷鼓艺人善于捕捉最具有朴实气息的方式,加以变化和夸张,从机械地击鼓,发展成击鼓与舞蹈动作的优美结合,给人的视觉和听觉以气势磅礴的感觉和美的享受,

  用夸张的方式突出动作,以达到技巧和艺术的有机结合,是雷鼓的又一独特之处。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形式的雷鼓一直流传至今,也曾一度辉煌过,1959年参加了烟台地区国庆10周年的庆祝活动,技艺上有一定的提高和发展,动作上增加了“亮相”,使动作有了动静结合之美。也曾一度沉寂过,由于10年浩劫和其他种种原因,雷鼓曾销声匿迹。雷鼓震天的响声又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回到了胶东大地,而且规模越来越大。为不使雷鼓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失传,政府和文化部门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和帮助,现在宋家疃一带的鼓手已发展到40多人,每逢年节或重大庆典活动,都有雷鼓参加表演。[1]


0.jpg (53.38 KB, 下载次数: 110)

0.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5-5-14 16:31 , Processed in 0.287890 second(s), 2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