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2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枣庄】地方文化

[复制链接]

663

主题

0

听众

663

积分

乡侯

Rank: 3

乡约币
1463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1-2-20
注册时间
2010-11-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liujuan   发表于 2010-11-10 12:36:4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柳琴戏:原名“拉魂腔”、“拉后腔”、“拉花腔”等。据《山东省文化艺术志资料》记述:形成于清代嘉庆、道光年间。当时,县城东门外演唱肘鼓子(亦称周鼓子)的武氏兄弟和滕县花鼓艺人安德友、高二伙同四句腔艺人八戒,常到东郭镇的苏楼演唱,与当地通晓音律、酷爱文艺的苏门秀才共同切磋,借鉴柳子戏的“山坡羊”、“耍孩”以及境内的“溜山腔”、“拉纤号子”等民间小调演变而成。并根据画上的琵琶仿造出柳叶琴(俗称土琵琶),作为主要伴奏乐器。从此,广泛传开,形成了早期的柳琴调——拉魂腔。
  鲁南花鼓:其产生据传说大约已有200年之久。在古老的运河两岸附近的村庄盛行此舞表演,如张山子镇张山子村、马兰屯镇南洛村、泥沟镇北洛村、邳庄镇黄庄村等。特别是黄庄的鲁南花鼓在当地最负盛名,曾于1958年参加山东省民间舞表演,引起了轰动。此舞一般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前后演出,是老百姓在节日、农闲期间最喜欢的一个节目,也是他们自娱自乐的最好形式。
  渔灯秧歌:又称太平歌。它兴于台儿庄区邳庄一带,隋唐时期,鲁南民间就盛行竹马、秧歌渔灯。秧歌是土生土长的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是一种民间乡会艺术,流行于台儿庄运河两岸,春节期间由村庄自发地到各乡会演出。
  伏里土陶:是枣庄珍稀民间土陶艺术品,为山亭区西集镇伏里村所特有。据考古发掘里土陶始于5600年前,是东夷部族向中原地区发展而定居下来时期的产物,属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到龙山文化时期。伏里土陶又逐步出口到港澳台和海外,是在国际工艺美术品舞台上叫响的枣庄品牌。伏里土陶还被中国美术馆、中国艺术研究院、日本玩具博物馆、日本文部省等场馆和机构加以收藏,《中国造型艺术辞典》、《中国现代美术民间陶瓷卷》、《中国民间美术全集》上也有所收录。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5-4-27 21:54 , Processed in 0.299047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