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69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洪拳】

[复制链接]

902

主题

0

听众

923

积分

县侯

Rank: 4Rank: 4

乡约币
1993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1-3-25
注册时间
2010-10-2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菲儿   发表于 2010-11-10 18:18:4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大洪拳
简介  大洪拳据传一说来自于宋太祖赵匡胤(赵二君)习练的拳术六步架,一说上古伏羲遗之,尧王则之,老之继之,是少林武功的基础拳。凡练少林拳术、器械、短打、技击者,都从大洪拳起手,故素有“洪拳为诸艺之源”之称。


风格特点
  大洪拳的特点是以活马步桩为根基,架子大开大合,多崩打、架打、扒打、滚打,
   
大洪拳

架子刚劲有力,多发身力整劲,初练刚劲、明劲,再练柔劲、暗劲,后练混元劲,刚中有柔,刚柔相济,连绵不休。因其极具搏杀实效,故近代以来先后被太平天国起义、义和团农民运动的义军和微山湖独山“三唐”农民起事义军练兵所采用,并赋予了神拳的色彩,加入军中战斗时的刺枪、托枪、刀劈、落马倒地后翻滚防守等技法,运气为拳,化掌为刀,拳掌并用、刚柔相济、攻守自如,天下无故。


历史沿革
  洪拳的文场是八卦教,俗称白莲教;武场是六步拳,俗称六步架。白莲教是总称,天理教是其一支,经文教义是反对黑暗,追求光明,光明最终必将战胜黑暗。太平天国时期太平军(清朝廷蔑称粤匪、长毛)称其为“洪拳”,并编有清王李开芳所绘制的《大洪拳谱》,捻军后人编写有《大洪拳要诀图解》和《小洪拳招式》;义和团运动乾(乾隆)嘉(嘉庆)时期称其为“红拳”,义和团(拳)在清代的出现可分两个阶段,先为林清、李文成、冯克善领导的义和团,19世纪初,林清发动了一次京郊农民起义,起义军攻入皇宫,称天理教起义(或八卦教),当时他们的文场是八卦教,俗称白莲教,武场是六步拳,俗称六步架子(即三晃膀)。目前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的民间仍有流传;后为赵三多领导的义和团,包括梅花拳、红拳、山东的神拳和金钟罩(大刀会)组织。


发展现状
  据武术之乡---沛县的一位资深老拳师说,历史上的洪拳,大洪拳、小洪拳和老洪拳之分,洪拳也叫红拳,是我国最古老的拳术之一,属“上四门”,上四门包括:“红(拳)、梅(花)、弹(腿)、迷(踪)”,但红拳在历史上很少被官府查禁,不像梅花拳那样多灾多难。所以,天理教起义、义和拳失败后都以红拳为幌子,蒙蔽官府。太平天国时期太平军称其为“洪拳”;义和团运动乾(乾隆)嘉(嘉庆)时期称其为“红拳”,其后发展为北方的红拳、南方的洪拳和中原少林看家拳,世代相传至今。目前洪拳仍是全国,特别是苏鲁豫皖一带民间最有影响的拳种之一。

0.jpg (55.77 KB, 下载次数: 157)

0.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4-6-9 01:44 , Processed in 0.310706 second(s), 2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