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95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济南名吃—【油璇】

[复制链接]

902

主题

0

听众

923

积分

县侯

Rank: 4Rank: 4

乡约币
1993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1-3-25
注册时间
2010-10-2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菲儿   发表于 2010-11-14 11:08:2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山东-济南名吃油璇  
CCTV.com  2010年07月15日 10:47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  
来到美丽的泉城济南,我们一定会问济南有啥传统名吃呢
!那让我们来到泉水边,问问地地道道的老济南人吧!你好,老师!咱济南以泉水著称,可谓是人杰地灵啊。有啥传统名吃吗?
有啊~甜沫、地瓜、油璇、羊肉串、、、、、、有很多好吃的啊
~ 油璇吧~
~油璇、甜沫吧~ 应该算是老济南的传统名吃了。
听了大家都在说油璇,那他究竟是什么样的呢?让我去找找!经过打探,记者终于见到了,油旋是一种旋涡状葱油小饼,刚出炉的油旋色泽金黄,内软外酥,葱香扑鼻。相传,油旋最早出现在济南是清朝时期。清朝时期的徐氏三兄弟(今齐河县)去南方闯荡时在南京学来的,油旋在南方的口味是甜的,徐氏兄弟来济南后依据北方人的饮食特点将油旋的口味改成咸香味,这种传统小吃一直传承至今。在全国也小有名气。
记者拿着油璇,看着这圈圈圆圆,色泽金黄的油璇,禁不住诱惑,咬了一口!恩。好吃! 内软外酥,葱香扑鼻。老济南人吃油旋儿多是趁热吃,再配一碗鸡丝馄饨,或者济南又一“名喝”甜沫,妙不可言。用咱老济南话说,楞塞啊~
别看这小小的油璇,还有很多佳话呢~清代顾仲编著的《养小录》中这样记载油旋的制作:“和面作剂,擀开。再入油成剂,擀开。再入油成剂,再擀如此七次。灶烙之,甚美。”据说道光年间济南城里的凤集楼是较早经营油旋的店家,光绪二十年开业的“文升园”饭庄,曾以经营油旋等众多地方小吃而闻名泉城。民国初年时,济南有十几家经营油旋的店铺,油旋成了当时名扬全国的小吃。
圆圆圈圈,层层叠叠,师傅,它的制作工艺一定也很有讲究吧~
对啊。“打正宗油旋从和面开始就有严格要求,必须做到三光。”油璇张说,15公斤面粉要在15分钟里和好,要“盆光、手光、面光”即“三光”:面盆内外不能有面粉撒落,面盆内外壁要光洁;手上不能有面疙瘩,手心手背要光洁;和好的面不粘、不塌,要“劲道儿”,外观要光洁。“正宗做油旋的必须‘打点‘,这里头有讲究。” “打点”——把35厘米长的擀面杖抓起来,师傅向我们演示着,一边擀制油旋,一边抬起手来轻轻抖动,擀面杖“粘”在手里,在案板上不停地“舞蹈”,会发出轻脆的声音。一般案板是枣木的,打起来特别响,时间长了案板上会打出小坑来。 “打点”其实就是做广告。过去,老济南商埠区里的油旋摊子是临街的,清晨,“打点”声会传得很远,告诉大家油旋要出炉了。而且上好的油旋要趁热吃,因此人们会“赶早不赶晚”,一听到“打点”声,马上就来买油旋。
打制油旋的炉子也十分有讲究。正宗烤制油璇,用的炉子都是老式的,上面烤,下面烙,“用这种炉子打的油旋味儿才地道,”这里面的神韵就是火候。火大了,外焦里生;火小了,就不酥了,吃起来“硬得扔马路上砸个坑”。当然,“炉上功夫和案上的功夫配合,才能做出正宗油旋。”
一般一两面,做一个油旋。把它擀成短面片,然后抻成长面片,刷一层花生油,涂上猪油、葱花、精盐等调料,把长面片卷起来,边卷边抻,至面皮极薄,卷成螺旋形圆柱。放在擦过油的鏊子上,用手按扁至直径7厘米、厚1.5厘米左右圆饼,烘至两面挺身,再放入下面炉壁周围烘烤,中间翻烤一次,至深黄色即熟。取出后趁热将有旋纹一面的中间用手指压出窝,即成多达五六十层的油旋,熟了就能一层层剥着吃。做一个油旋的面案时间一分钟,然后上炉,两分钟左右烘烤一个,把出炉后的油旋用手一个个按开,令油旋呈菊花状,只有这样香味才能散开。“用的油、馅也有讲究,要不然做出来会‘走油’,也可能太香腻。”打油旋必须按传统工序一道道地来,“少一道不行,多一道也不行;时间长了不行,时间短了也不行。”除严格遵守传统的打制方法外,最好用纸袋包装,这也是一个老传统——只有这样,油旋外酥里嫩的口感才能保持。现在用的塑料袋包装则会破坏它的口感。


0.jpg (19.83 KB, 下载次数: 60)

0.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4-5-16 01:24 , Processed in 0.340929 second(s), 2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