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08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非物质文化]藏书澄泥石刻

[复制链接]

1

主题

0

听众

1

积分

平民

Rank: 1

乡约币
7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3-2-13
注册时间
2013-2-1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藏书澄泥石刻   发表于 2013-2-13 22:52:5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分类:非物质文化
口号:暂无
简介:藏书镇历史悠久,相传西汉大臣朱买臣微时贫而樵柴且不废读书,常把书藏于古庙中,因才高学博,被汉武帝重用,先后任会稽太守、主爵都尉。乡人为纪念他而修建藏书庙,镇名由此而得。

    藏书澄泥石雕业据史载始于三国时期。早期制砚区域在镇东部 山蒦村,采用灵岩山太湖水域特有的澄泥页岩制作砚瓦,所制砚台称 山蒦村砚,亦称灵岩石砚。因其砚质与山西绛县等地所产的陶制澄泥砚相仿,又称仿澄泥砚。宋代米南宫《砚史》有载,灵岩山下有山蒦村,世代以挖石刻砚为业,山南有砚石土地庙,刻砚业供奉香火。《木渎小志》亦载:“灵岩山旧名砚石山,土人山蒦瓦为业,故其下有山蒦村。米元章《砚史》已有其名,自久被大吏封禁,而善人桥西乡亦开砚瓦山宕”。清代最权威的宫廷砚谱《西清砚谱》,正册收录了宋代山蒦村石砚五方,与端砚歙砚并列。每一方都有乾隆皇帝的铭文.


藏书澄泥石雕业到了近代逐渐衰落,直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才开始重新兴盛起来。经过老一代艺人的努力发掘,新一代艺人的继承创新,藏书澄泥石雕业再次名声大振。作品形式从单一的砚台向茶壶、仿动物雕、仿植物雕、屏风等发展。尤其是石壶,这两年蜚声海内外,成了石雕业中的当家产品。

    澄泥石乃太湖水域特有的岩层间的澄泥,经千百万年自然风化而成,石质硬而不脆,因此成形容易,贮水不易干涸,哈气成汁,发墨快而不损笔,由于澄泥石雕材质独特,精工考究,极具苏州地域特色。与中国传统文化(书画)结合紧密,具有欣赏、艺术、科学、人文、经济、收藏等众多价值,故成为砚中珍品。 藏书澄泥砚造形古朴,图案简雅,线条挺括。有古朴大方的九棱砚、古瓶砚、长方回纹砚、香瓜含露砚等;有形象逼真的古钱砚、蘑菇砚、竹节砚、树桩砚等;有形神兼备的九龟荷叶砚、兰亭砚、蟹砚、牧牛砚等。

    近代开发的澄泥石壶,艺人们将澄泥砚雕刻工艺与陶壶的设计制作技巧相结合,运用深浅浮雕、镂刻等技法,创作出树桩壶、盘龙壶、提梁壶、八仙壶、竹节壶等百余种新品。藏书澄泥石雕因材质好、雕工精,作品品位极高,受到历代文人墨客的推崇喜爱。《西清砚谱》称:“与洮端齐名”。唐朝皮日休有《太湖砚》诗云:“求于花石间,怪状乃天然,中莹五寸剑,外差千叠莲,月融还似洗,云湿便堪研。”陆龟蒙亦有《太湖砚》诗:“谁截小秋滩,闲窥四绪宽,坐久云应生,诗成墨未干……”。宋代米芾赞曰:“其质坚丽,哈气生云,贮水不涸,墨水于纸,鲜艳夺目”。北京古宫藏有清初苏州艺人顾二娘“青花砚”1方,乾隆年间的苏州石砚5方。

藏书镇1999年被评为苏州市“石雕之乡”,2002年被评为江苏省“民间艺术”之乡。
联系:暂无
网址:http://fy.folkw.com/view.asp?id=3048

01300000291746130382522532471_s.jpg (11.47 KB, 下载次数: 128)

01300000291746130382522532471_s.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5-4-30 11:55 , Processed in 0.413994 second(s), 3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