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非物质文化
口号:暂无
简介:江苏梆子戏,因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曲调的快慢节奏由一副鼓板和梆子来指挥而得名,当地群众又称为“大戏”。已流行于江苏北部三、四百年,是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江苏省代表性剧种之一。
江苏梆子戏的表演继承了中国古代戏曲载歌载舞的传统,有自己艺术规律和整套的文学、音乐、舞蹈与技艺融于一体的表演程式。表演以虚拟为主,虚实结合,强调感情真实,节奏强烈,程式上规范严谨,技巧性高,具有淳厚、朴素、明朗的地域特色。
江苏梆子戏的音乐属板式变化体,以慢板、流水、二八、非板四大板为主,音乐曲牌丰富,约三百余种。声腔主要由陕西、山西梆子衍化而来,在调式、旋律节奏以及语言音韵和演唱风格上,都体现了徐州方言介于中州语系与吴越语系之间,既有中原音韵的厚重,又有吴越音韵的轻柔之独特风格,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
江苏梆子戏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审美性、思想内涵、审美理念及历史文化研究价值,是戏剧文化宝库中的独特财富。
江苏省梆子剧团于1950年成立以来,相继产生了一大批群众喜爱的表演艺术家和优秀剧目。《华山情仇》于1996年在全国梆子戏剧种新剧目交流演出中获唱腔设计奖和优秀组织奖;1999年,在第三届江苏省戏剧节中获唱腔设计奖;2003年,荣获首届博兴国际小戏艺术节金奖、全国国花杯中青年演员戏曲表演大赛金奖和优秀组织奖;1992年,江苏梆子戏《打神告庙》、《李瓶儿》晋京演出,张虹一举夺得第九届梅花奖;2000年,江苏梆子戏《华山情仇》晋京演出,燕凌一举夺得第十八届梅花奖。
江苏梆子戏深受人民群众喜爱,曾有几次辉煌和兴旺时期。但是近年来,由于受到现代多元文化的冲击和观众审美情趣的转移,江苏梆子戏已处于经费紧张、人员流失、后继乏人的濒危状态,亟待对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扶持。
联系:暂无
网址:
http://fy.folkw.com/view.asp?id=3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