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51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青岛】海云庵糖球会

[复制链接]

993

主题

0

听众

1029

积分

县侯

Rank: 4Rank: 4

乡约币
2227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1-4-7
注册时间
2010-9-2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小海豚   发表于 2010-11-16 13:59:3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出于保护民间传统文化的目的,1990年起政府定名“海云庵糖球会”,会期延长为三天,近20年来,海云庵糖球会成为远近闻名的大型民俗庙会,赶会的摊贩许多来自外地外省,因而2005年被评为“中国十大民俗节会”之一。从2008年起,海云庵糖球会将延长为一周,即农历正月十六至正月二十二,时间更长,小吃和民间表演更丰富。
基本信息  文化遗产名称:海云庵糖球会
  
正在做糖球的师傅和围观的群众


  
所属地区: 山东 · 青岛 · 四方区

  遗产编号:Ⅹ-46

  遗产类别:民俗

  申报日期:2006

  申报人/申报单位:四方区

  遗产级别: 市

概述  
  
  

海云庵位于青岛市四方区海云街,始建于明代。旧时,农历正月十六是该庵庙会,香火颇盛,是市区内三大传统庙会之一。因庙会上卖山楂糖球的特别多,久而久之,便习称为"海云庵糖球会"。1986年,青岛市恢复了这一深受群众欢迎的民俗节日,会期定为3天。庙会之日,茂腔、柳腔、皮影、杂耍、剪纸、年画、秧歌大赛、锣鼓大赛等民间艺术活动丰富多彩,造型各异的糖球琳琅满目,各种风味小吃和手工艺品应有尽有,每年前来赶会的中外游客有100万人之多。自1990年起,海云庵糖球会被列为国家重点旅游项目。[1]

民俗内容  历史上住在青岛海云庵附近的百姓,过了正月十五在下地劳动和出海捕鱼前都要到海云庵烧香磕头,祈求丰年、保佑平安,于是就把正月十六定为海云庵庙会。由于庙会上卖糖球(冰糖葫芦)的商贩较多,而且花色品种众多,深受民众喜爱,民众逐渐将庙会称为“糖球会”。

  海云庵坐落在青岛四方区海云街1号,始建于明代,为道教庙宇。古时,海云庵属崂山太清宫下院,庙内有南北唱殿堂两座,正堂供奉观音老母,南殿供奉比干、关羽,左右配殿供奉龙王、老君。

历史  相传500多年前的一天,海中漂来一根巨大的圆木,上面载着一家老少。人们把他们救上岸后,始知他们的渔船在海里出了事,多亏漂来这根圆木,才使全家幸免于难。当地百姓认为这是神的庇佑,遂用这根圆木建起了一座庙宇。因为庙宇附近是大鹤鸟群居栖息的地方,又长年云雾缭绕,就根据“海为龙天地,云是鹤家乡”之意,命庙名为“海云庵”。

风俗习惯传统  海云庵建成以后,以“保平安、祈丰收”为主题,每年第一个大潮日,也就是正月十六,为开庙逢会日。这天,邻近村民就前来进香许愿,祭扫神灵,祈求丰收和海上平安。各地艺人赶来献艺,商贩设摊叫卖,人群熙熙攘攘。由于庙宇附近盛产山楂,商贩们多用它做成糖球在庙会上叫卖。

  “红色”在中国人心目中是大吉大利、驱邪避灾的象征,沿海渔民在出海前习惯吃一串大红糖球,以此为一年吉祥如意的象征。加之糖球制作技术精湛,花色品种繁多,久而久之,庙会上卖糖球的生意异常火爆,海云庵庙会遂以糖球而名扬四方,庙会也便被民众称为“海云庵糖球会”。每年赶会时,各地民间艺人纷纷赶来献艺,赶庙会的人有时多达上万人,成为当时青岛市最大的传统庙会之一。
现状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对海云庵这一历史遗迹加以保护。1982年将其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筹款对庙宇进行了全面修复。1990年,四方区人民政府正式命名并主办“海云庵糖球会”,将1天的会期延长为3天。糖球会以糖球为媒介,集文化、体育、经贸、旅游于一体,以民俗活动为主。同一年,“海云庵糖球会”被列为国家重点旅游项目。

e6508eef920135dfcf1b3e5d.jpg (8.69 KB, 下载次数: 115)

e6508eef920135dfcf1b3e5d.jpg

0.jpg (8.15 KB, 下载次数: 119)

0.jpg

1.jpg (10.5 KB, 下载次数: 118)

1.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5-5-12 08:34 , Processed in 0.303921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