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30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济宁】孔子的后世

[复制链接]

436

主题

0

听众

440

积分

乡侯

Rank: 3

乡约币
976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1-1-20
注册时间
2010-10-1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榴莲花   发表于 2010-11-18 14:01:5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孔子诞生至今2555年,他的后世子孙遍于海内外,据有关部门统计,现有400多万人,在曲阜定居的有11万人。

  历史上,孔子的嫡孙居住在曲阜孔府。宋朝时宋仁宗下令46代嫡孙孔宗愿的封号由文宣公改为衍圣公,世袭罔替,并正式建造了衍圣公府(孔府)。衍圣公这一封号由46代孔宗愿传到77代孔德成,延续了31代,历时近千年


  末代衍圣公孔德成的父亲,76代衍圣公孔令贻幼年丧父,是独子,没有兄弟姐妹,5岁袭封爵位,1919年去世,享年48岁。


  孔令贻有二女一子,即77代嫡孙:长女孔德齐(早年去世);次女孔德懋,现在北京;子孔德成,现在台湾,均是一母所生。孔德成是遗腹子,出生百日即袭封爵位。孔德成和其胞姐孔德懋在孔府一起生活,上家学读书,在孔府长大。孔德懋出嫁北京,“七七事变”前夕孔德成远赴重庆。


  从孔子到孔德成,77代嫡孙中,只有三代离开故乡曲阜。一是第8代孔鲋,当听说秦始皇焚书坑儒要来曲阜时,他连夜将祖传经书藏于夹皮墙内,只身去嵩山投奔陈胜起义军,被尊为军师。以后因病死在军中。二是第48代孔端友奉命随北宋皇帝南迁,定居浙江衢州。金朝金太宗封仍在曲阜的孔端友之弟孔端操为衍圣公,由此分为南北两宗100多年。


  元朝统一中国后,元世祖认为只应有一个衍圣公,南宗的孔洙让爵位给北宗的孔治。以后改为翰林院五经博士,世袭400多年。三是第77代孔德成,国难当头,不被敌人所用,离开了千年祖业和故土辗转到后方,路经武汉时,即在报上发表了《抗日宣言》。抗日胜利后,孔德成随当时的中央政府由重庆迁都南京,接胞姐孔德懋及其子女到南京官邸共同生活,后因时局变迁,又两岸相隔数十年。终于天遂人愿,姐弟得以团聚。


  孔子后世一律都要按照字辈取名,否则不准入家谱。字辈的字先是明朝明太祖朱元璋钦定10字,以后崇祯皇帝又钦定10个字,清朝乾隆皇帝又钦定10个字,民国时期,76代衍圣公孔令贻又续定20个字,报经北洋政府批准,由北洋政府下令各省县将这50个字布告周知。即:(从56代至105代的字辈)


  希言公彦承宏闻贞尚衍


  兴毓传继广朝宪庆繁祥


  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建道敦安定懋修肇益常


  裕文焕景瑞永锡绪世昌


  由此,尽管孔子后裔人数众多,相互不认识,但只要根据名字,就可以从大的方面确定辈分。孔子后代繁衍年代久远,支脉繁多,但都和孔府有血缘关系,孔氏家族如一棵参天大树。孔府是孔子后世嫡系长孙即衍圣公居住的地方,他就是这棵大树的主干。而历代衍圣公的弟弟长大后,按照孔府规矩是要分出另过的,随着他们子孙的繁衍也就像这棵大树上生出的许多分支。要了解这支的始祖是谁?是在哪一代分出的?以及世系如何发展?这些在《孔子世家谱》上皆有据可查。《孔子世家谱》两千五百年谱系不乱,支脉清楚,实为举世珍宝。


(47.74 KB, 下载次数: 12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5-4-26 19:39 , Processed in 0.327296 second(s), 2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