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39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柳子戏活化石:马堤吹腔】

[复制链接]

902

主题

0

听众

923

积分

县侯

Rank: 4Rank: 4

乡约币
1993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1-3-25
注册时间
2010-10-2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菲儿   发表于 2010-11-22 20:03:1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柳子戏活化石:马堤吹腔
2010-05-21 04:10:00 来源: 大众日报(济南) 跟贴 0 条 手机看新闻
“很多村民认为这个东西(马堤吹腔)不顶吃不顶喝的,也不愿意让孩子来学这玩艺儿,但这是俺村好几代人传下来的,我们有责任继承下来并传下去,不能让它毁在俺们手里。”提起有关剧种传承的话题,马堤吹腔第八代传承人王玉坤忧心忡忡地说。
王玉坤是德州市夏津县马堤村的村民,自幼受村中文化氛围熏陶,爱好民间文学,对本村吹腔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老一代艺人的引领下对“马堤吹腔”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索。
“马堤吹腔”保留了最初柳子戏的特点,被许多专家当做研究柳子戏形成与流变的“活化石”。吹腔戏属弦索声腔戏剧种,因其主要伴奏乐器是笛子、笙、唢呐等吹奏乐器,故俗称吹腔。“马堤吹腔”旋律优美、曲调委婉、曲牌板式固定,保持了自元、明、清以来俗曲小令的风格韵味,颇具学术研究价值。其前身是近500年前流传于山东、河南、冀南、苏北一带的民间戏曲柳子戏。
该剧种自山东起源和发展后,沿运河传遍各地。在马堤村已有170多年的历史。每逢春节及农闲时节,村民自发凑钱购置简单的道具,在田间地头搭起土台子,以自娱自乐的方式唱几天大戏,就这样,村民以口传身授的方式历经九代。
马堤吹腔有“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哎嗨”之称,字简腔繁,旋律性较强,中间多虚词衬字。舞台语言以夏津地方方言为主,夹杂有京白和普通话,通俗易懂。表演特点粗犷豪放,人物动作设计大胆夸张,生活气息浓厚,化装彩用油彩,有固定脸谱,各行当扮相明显。角色行当分生、旦、净、末、丑五大门类。旦角主要有青衣、红衣、彩旦、老旦、刀马旦等。由于历史原因,表现女性角色的旦角其扮演者多为男性,俗称“唱小嗓”。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视、网络等现代化娱乐媒介对传统戏剧带来巨大冲击,与此同时,创业致富成为广大农民最关心的事,大家对传统戏剧的热情消减,学习继承祖传的马堤吹腔戏成了大问题。过去村村流行的吹腔,至今唯有马堤吹腔剧团还在艰难维持。
可喜的是,马堤吹腔因为柳子戏“活化石”的身份,得到了国内戏曲学术界的高度重视,越来越多戏剧学术界的团体和个人慕名来到夏津马堤村采风、交流。另一方面,在王玉坤等人的带领下,马堤吹腔剧团得到了发展,现有老少演员40多人,搜集整理了20余出传统剧目,还创作了《巧训儿》、《父子争印》、《王思乡还乡》等反映当今农村变革的现代吹腔剧目。2009年成功入选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0.jpg (20.93 KB, 下载次数: 137)

0.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4-5-14 18:35 , Processed in 0.248380 second(s), 2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