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3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非物质文化]阳腔目连戏

[复制链接]

1

主题

0

听众

1

积分

平民

Rank: 1

乡约币
7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3-2-15
注册时间
2013-2-1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阳腔目连戏   发表于 2013-2-15 22:43:5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分类:非物质文化
口号:暂无
简介:高淳最古老的戏台为元朝万寿戏台;源于元末明初的《高淳阳腔目连戏》,在全国各类古剧种占有一席之地。


  高淳最古老的戏台叫万寿台。它位于固城镇南约五里的刘家陇村,始建元朝延祐元年,即公元1314年。因历史悠久,又称万年戏台。

  高淳的戏曲艺术,起源于宋朝。开始只有南曲,即以南方语言用韵,音乐为五声音阶,用萧笛伴奏,声调柔和和婉转。后来,随着北方大批移民南渡避乱,又带来了北曲。北曲和南曲相对应,声调奠劲朴实,音乐为七声音阶。元朝是我国戏曲艺术的鼎盛期,著名的《窦娥冤》、《西厢记》就产生在那时。高淳一带的戏曲,则相应地由南曲、北曲,演变为音乐、歌舞动作、念白溶于一炉的元杂剧。这是一 种比较成熟的戏剧形式。

  元朝时,废除了科举制,又实行民族分化政策,将人分为四等,高淳属身份最底的“南人”。这样一来,一些书香门第特别是南渡避乱的达官显贵的后代,失去了求取功名的机会。于是,他们把精力转移到吹拉弹唱、和歌奏乐方面,成为半职业艺人和戏剧爱好者:一些有文化的僧、道,也加入这一行列,进而使高淳的古代戏曲,一度出现高潮。那时,每到农闲或节日,特别是在丰年,搭太唱戏已逐步成为民间习俗。

  由于高淳阳腔目连戏宣扬封建迷信和因果报应内容较多,后来就逐渐衰亡了。但因其具有独特的风格,至今被戏曲专家作为研究我国剧种起源的课题之一。始于元朝的万寿戏台,虽进行过重建和多次整修,但因年代久远,许多雕刻、装饰已严重受损,而戏楼的外型尚存,1984年被列为县保护文物。当登上这座古老的戏台,仍可想象出当年戏剧演出和庙会盛况。
联系:暂无
网址:http://fy.folkw.com/view.asp?id=2371

20070813080940880.jpg (75.9 KB, 下载次数: 60)

20070813080940880.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5-4-30 16:36 , Processed in 0.358464 second(s), 3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