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35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非物质文化]骆山大龙

[复制链接]

1

主题

0

听众

1

积分

平民

Rank: 1

乡约币
7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3-2-15
注册时间
2013-2-1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骆山大龙   发表于 2013-2-15 23:07:3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分类:非物质文化
口号:暂无
简介:骆山大龙起源于明代,迄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是江苏省溧水县和凤镇骆山村重要的民俗文化活动之一。当地百姓依赖石臼湖为生,新年来临时,则在湖滩上载歌载舞、龙舞盘旋,以降魔驱妖,祈求风调雨顺、人口平安。长此以往,骆山村便有了舞龙的习俗。舞龙的时间一般从腊月二十四开始,一直持续到次年正月十八,一共25天。此时,正值冬季枯水季节,有大片湖滩可以利用,因此,骆山大龙龙身巨大,体长将近百米,参与者达五百人之多,号称“江南第一大龙”。

  骆山大龙兴起后,在溧水、高淳等周边地区产生了重要影响,“腊月正月到骆山看龙”成为一种大众文化娱乐活动。人们还利用这一机会走亲访友,密切感情,增进交流。届时,偌大湖滩上旗帜招展,火铳、喇叭声不断,儿童打扮得花团锦簇,白色巨龙在湖滩上盘旋,一时人潮涌动,观者如堵,场面十分壮观。

  舞龙主要分为跳珠、跳龙、跳云三部分。跳珠:是由掌珠人在前面引导龙首前行。跳龙:掌珠人手持火红龙珠,百般引诱挑逗,大龙在掌珠人的引导下,高低起伏跳龙,其阵式有巨龙摆尾、一字长蛇阵、盘旋阵等。跳云:由66名8岁至12岁男童表演。他们身着彩衣、彩帽、脚穿绣鞋,每人分别手持两块绘有云彩的云板。他们在龙身围起的空场中进行表演,分为图阵和字阵两种。图阵有 “双龙出水”、“满天星”、“三角形”、“五角形”等各种阵式。

  骆山大龙的制作工艺相当讲究,主要步骤有扎制龙身骨架、糊纸、彩绘等。龙头高2.3米,宽2.2米,龙身共24节,每节长2.8米,整个大龙体长将近百米。龙头上还要扎制108将,有桃园三结义的刘、关、张,有杨宗保、穆桂英、樊梨花等民间传奇的英雄人物。表演时,龙尾处还需接出一截长约10米的粗绳,由十来位精壮后生用力拖拽,以起到平衡的作用,目的是为了防止由于舞龙时因惯性过大而造成龙尾脱手。大龙扎制完成以后,要到腊月二十四起草时再行开光。此外,还需制作龙旗、彩旗、大小灯笼、以及喇叭、马蹄炮等。第二大类为制作云板和彩绣。云板共66面,用竹篾扎制轮廓,用蜡光纸、金纸及各色彩纸糊制,上面绘有云形图案。彩绣分为制作头饰、绣衣及绣花等。
联系:暂无
网址:http://fy.folkw.com/view.asp?id=2361

f86f047443278d16c4b8adf21fcff9e6_s.jpg (26.19 KB, 下载次数: 122)

f86f047443278d16c4b8adf21fcff9e6_s.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5-4-30 22:44 , Processed in 0.341905 second(s), 3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