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03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孩子的时间不能等待

[复制链接]

644

主题

0

听众

947

积分

管理员

为大家服务

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

乡约币
926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3-3-9
注册时间
2010-4-29

社区小蜜蜂 社区居民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admin_2   发表于 2010-11-25 14:16:2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孩子的时间不能等待,让我们不要做一个懒惰的妈妈。
我们总有太多的事要忙,急的、不急的,生活必需的、想要追求的。忙碌的时候,总对着身边的孩子说: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呀!等我有空了,我再和你怎么样、怎么样
却不知,忙来忙去,在你忙碌的脚步之下,你已丢失了你忙碌的初衷!
看看有多少父母,辛苦大半辈子,打拼来一片天地或一份富有的物质后,回过头来,却发现:在他身后默默的、独自一人长大的仔仔,已不是他所熟悉的、所盼望的那个孩子了!
到头来,得到的不是自己想要的,丢失的却是自己以为最重要的。
我在朋友的博客中看到这样一篇文章,感触很深。
《等一会儿,聪聪》
这是一个优秀的妈妈更是一个成功的教师推荐的故事,她的名字叫——薛瑞萍。听故事的时候我在笑,笑过之后很感触,感触之后觉得应该推荐给我们这些从事教育的父母,通过我们去推荐给所有孩子的父母。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故事的作者是英国的大卫.麦基。色彩鲜明的小人书上有完整的绘画,下面是一行简单的文字,走在花格子地板上的孩子就是主人公——聪聪。
有一天,聪聪看见爸爸正在修门锁,拿着铁锤钉一颗钉子,就说:“嘿,老爸。”
老爸一慌,不小心砸着了自己的手指,脸痛得铁青,他没有很生气也没有回头便说:“等一会儿,聪聪。老爸现在没有空。”
聪聪只好去找妈妈,看见妈妈正在橱柜打扫卫生,就说:“嘿,妈妈。”
妈妈说:“等一会儿,聪聪。妈妈现在没有空。”
有一天,妈妈正忙着浇花。聪聪说:“妈妈,花园里有一只怪兽要吃我。”
妈妈不耐烦地说:“等一会儿,聪聪。妈妈现在没有空。”
聪聪一个人来到了花园。
他对怪兽说:“嘿,你好,怪兽!”
怪兽一口就把聪聪吃掉了。
然后怪兽走进了聪聪的家。
怪兽走到聪聪妈妈的背后,大叫了一声!
聪聪的妈妈说:“等一会儿,聪聪。妈妈现在没有空。”
怪兽张大嘴巴,咬了聪聪爸爸一口。
爸爸虽然感觉到了疼,但聪聪的爸爸说:“等一会儿,聪聪。爸爸现在没有空。”
“吃晚饭了!”聪聪的妈妈说。
妈妈把聪聪的晚饭放在电视机前又去忙了。
怪兽把晚饭吃了个精光。
他还看了会儿电视。
看了一会儿聪聪的漫画书。
还摔坏了聪聪的一个玩具。
聪聪的妈妈大喊:“聪聪,该上床睡觉了。你的牛奶已经拿上去了。”
怪兽上楼准备睡觉。瞧,他的手里还拿着玩具小布熊呢。
怪兽喝了一口牛奶,大声说:“喂!我可是一只怪兽啊。”
“聪聪,妈妈现在没空,赶快睡觉吧!”聪聪的妈妈边关灯边‘慈爱’的说。
听完故事,对照自己,突然发现让宝贝等一等是经常的事,有的时候尽管没说让她等一等,说的也是“妈妈在忙,去找爸爸。”
生活中本不会有怪兽,世界上也不存在怪兽。故事中的聪聪被怪兽吃了是什么意思?怪兽是谁?
把这个故事讲给孩子们听,他们也会回答你,怪兽就是聪聪。是的,怪兽就是聪聪,就是这个天天陪伴在父母身边的聪聪。我们不妨来分析一下故事:
1、“等一会儿,聪聪”——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什么?“爸爸妈妈很忙,忙得无暇顾及到孩子了。”这应该是许多家庭的普遍现象。我们忙,为了让他们安静一点,让孩子看电视,甚至会让他们边看电视边吃饭。
薛老师说,电视是儿童智力的杀手,是夫妻之间的第三者,不要让孩子,也不要让自己,过多的沉迷于电视。生活需要沟通,妈妈是尽量多的陪伴孩子成长的人,不要着迷于家务,那些灰尘你打扫了还会有,可是孩子成长的时间一去不复返,我们需要珍惜这些时间好好陪伴孩子。
2、聪聪说:“妈妈,花园里有一只怪兽要吃我。”——怪兽要吃我,说明孩子遇到了危险,或者他感到了孤独,他希望得到最亲爱的人,也就是父母亲的帮助,但是妈妈不耐烦地说:“等一会儿,聪聪。妈妈现在没空!”妈妈的漠视对孩子来说就是无情地拒绝。
3、聪聪一个人来到了花园。——孤助无援的聪聪选择独自去面对危险,也可以这么说,是爸爸妈妈把他推给了怪兽。
4、他对怪兽说:“嘿!你好,怪兽!”——怪兽比喻什么?大家可以想,想得性质轻微一点,指的是:不做作业,顽皮成性、打架斗殴、坑蒙拐骗;想得严重一点是:吸毒,抢劫,杀人,放火。请注意孩子怎么对怪兽说的——“嘿!你好,怪兽!”这说明什么?一个本来对怪兽非常害怕的小孩子决定与怪兽交朋友。为什么孩子会选择这条路?因为他孤助无援。他知道那是怪兽,他也已经告诉过妈妈了,可是他没有得到回应和帮助,于是他就选择了与怪兽交朋友。这个时候,妈妈和爸爸在干什么?他们依然很忙,如果他们细心一点的话,他们就会发现孩子与怪兽交朋友了,可是他们很忙。
5、怪兽一口就把聪聪吃掉了——在现实中,也就说聪聪变成怪兽了,变坏了。
6、然后,怪兽走进了聪聪的家——也就是说,不知道哪一天起,走进这个家的不是以前的那个聪聪了,而是一个变坏了的聪聪了。
7、怪兽走到聪聪妈妈的背后,大叫了一声。聪聪的妈妈说:“等一会儿,聪聪。妈妈现在没空。”——聪聪什么时候变坏了,妈妈竟然没有发觉。
8、怪兽张大嘴巴,咬了聪聪爸爸一口。聪聪的爸爸说:“等一会儿,聪聪。爸爸现在没空。”——请注意咬,咬是有伤害的,咬是有痛楚的。这个故事情节暗示着父母对孩子漠不关心会遭到报应的。孩子读小学了,不听话,经常不完成作业,成绩很差……做父母的要烦心不?烦,就是伤害。长大了,管不住,孩子不学好,在外面鬼混,尽惹事生非。做父母感到痛心不?心痛比躯体的受伤更痛。
9、“吃晚饭了!”聪聪的妈妈说。妈妈把聪聪的晚饭放在电视机前。怪兽把晚饭吃了个精光。它还看了一会儿电视。读了一本聪聪的漫画书。摔坏了一件聪聪的玩具。聪聪的妈妈大喊:“聪聪,该上床睡觉了。你的牛奶已经拿上去了。”怪兽上楼准备睡觉。怪兽喝了一口牛奶,大声说:“喂,我可是一只怪兽啊。”“聪聪,妈妈现在没空,赶快睡觉吧!”聪聪的妈妈慈爱地说。
这段故事情节我们来分析一下,慈爱的妈妈的标准是什么?做饭给孩子吃、招呼孩子睡觉、喝牛奶……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就是慈爱的妈妈了吗?有些父母以为给孩子吃好的,喝好的,穿好的,玩好的,尽量满足孩子物质上的需求就是对孩子好了。但是,我们不难从故事中可以看出,妈妈与孩子是隔离的,她连聪聪已经变成怪兽了还不知道,她任由聪聪看电视?电视是不是魔鬼?漫画书是否是健康的?孩子有暴力倾向怎么办?等等等等,妈妈都不知道。“喂,我可是一只怪兽呀!”可不可以理解成已经变坏的聪聪在向妈妈发出的又一次求救,他想变好。但是聪聪听到还是那句冠冕堂皇的一成不变的说辞。“聪聪的妈妈慈爱地说。”这里的“慈爱”是带引号的。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在你的身边,而你却看不见我。”——这句话原本是一句爱情诗,诗人因为意中人对自己的视而不见而感到无比失落,感慨万千。《等一会儿,聪聪》从亲情的角度同样可以诠释这句诗的含义。朝夕相处的一家人,血脉相通的亲情被世俗的忙碌割断。大人不知道在忙些什么?小孩子不知道在想些什么?多么可怕的事情呀!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是感觉不到这种可怕的存在,这是更可怕的。
做父母的要关心孩子的精神世界。孩子在想什么?做父母的一定要知道。怪兽是没有的,是虚无的。但画出来,又是有形的。如同孩子的想法我们是看不到的,但是只要你留心观察,仔细聆听,你是可以了解孩子的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
“妈妈,花园里有一只怪兽要吃我。”当孩子这么对你说的时候,你一定要停下手中的活,然后拉起孩子的手说:“孩子别怕,告诉妈妈,那怪兽是怎么样的?”
生活中有很多的遗憾,有的我们无法改变,但只要有可能我们就要争取,争取少一些遗憾。作为父母,不论你的工作,你的生活,有多少艰辛,有多么得意,都请你在进门的那一刻,如同脱下外套脱下皮鞋般把这些都脱下来,挂在门口,用一个真实的父母的身份去关心孩子关注孩子。
尤其在孩子的敏感期时。
孩子从呱呱落地後到会走路。说话、吃饭、写字……,孩子一切从无开始,是如何完成这件"看似不可能的任务"?以适应这个复杂的世界。
那是因为自然赋予正在发育成长中的生命特有的力量。蒙特梭利指出助长幼儿发展的主要动力有二:一是敏感力,一是吸收性心智。其中的敏感力是指一个"人"或其他有知觉的生物个体,在生命的发展过程中,会对外在环境的某些刺激,产生特别敏锐的感受力,以至影响其心智的运作或生理的反应,而出现特殊的好恶或感受,这种力量的强弱,我们称之为"敏感力"。
当敏感力产生时,孩子的内心会有一股无法遏止的动力,驱使孩子对他所感兴趣的特定事物,产生尝试或学习的狂热,直到满足内在需求或敏感力减弱,这股动力才会消逝。蒙特梭利称这段时期为"敏感期",有些教育家则称为学习的关键期或教育的关键期。
我们希望所有孩子别错过这些仅有的敏感期,也希望所有妈妈都别错过。
语言敏感期(0至6岁)
  婴儿开始注视大人说话的嘴形,并发出牙牙学语声时,就开始了他的语言敏感期。学习语言对成人来说是件困难的工程,但幼儿能容易的学会母语,正因为幼儿具有自然所赋予的语言敏感力。因此,若孩子在两岁左右还迟迟不开口说话时,应带孩子至医院检查是否有先天障碍。
  语言能力影响孩子的表达能力,因此,父母应经常和孩子说话、讲故事,或多用"反问"的方式,加强孩子的表达能力,为日後的人际关系奠定良好基础。
  秩序敏感期(2至4岁)
  孩子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来帮助他认识事物、熟悉环境。一旦他所熟悉的环境消失,就会令他无所适从。蒙特梭利在观察中,发现孩子会因无法适应环境而害怕、哭泣,甚至大发脾气。因而确定"对秩序的要求"是幼儿极为明显的一种敏感力。
  幼儿的秩序敏感力常表现在对顺序性、生活习惯、所有物的要求上,蒙特梭利认为如果成人未能提供一个有序的环境,孩子便"没有一个基础以建立起对各种关系的知觉。"当孩子从环境里逐步建立起内在秩序时,智能也因而逐步建构。
  感官敏感期(0至6岁)
  孩子从出生起,就会籍著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感官来熟悉环境、了解事物。三岁前,孩子透过潜意识的"吸收性心智"吸收周遭事物。三一六岁则更能具体的透过感官分析、判断环境里的事物。因此蒙特梭利设计了许多感官教具,比如。听觉筒、触觉板等,以敏锐孩子的感官、引导孩子自己产生智慧。
  您也可以在家中准备多样的感官教材,或在生活中随机引导孩子运用五官,感受周遭事物。尤其当孩子充满探索欲望时,只要是不具危检性或不侵犯他人他物时,应尽可能满足孩子的需求。
  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1.5至4岁)
  忙碌的大人常会忽略周遭环境中的微小事物,但是孩子却常能捕捉到个中的奥秘。因此,如果您的孩子对泥土里的小昆虫或您衣服上的细小图案产生兴趣,正是您培养孩子具有钜细靡遗、综理密微习性的好时机。
  动作敏感期(0至6岁)
  两岁的孩子已经会走路,最是活泼好动的时期,父母应充分让孩子运动,使其肢体动作正确、熟练,并帮助左、右脑均衡发展。除了大肌肉的训练外,蒙特梭利则更强调小肌肉的练习,亦即手眼协调的细微动作教育,不仅能养成良好的动作习惯,也能帮助智力的发展。
  社会规范敏感期(2.5至6岁)
  两岁半的孩子逐渐脱离以自我为中心,而对结交朋友、群体活动有明显倾向。这时,父母应与孩子建立明确的生活规范、日常礼节,使其日后能遵守社会规范,拥有自律的生活。
  书写敏感期(3.5至4.5岁)
  阅读敏感期(4.5至5.5岁)
  孩子的书写与阅读能力虽然较迟,但如果孩子在语言、感官、肢体动作等敏感期内,得到了充足的学习,其书写、阅读能力便会自然产生。此时,父母可多选择读物,布置一个书香的居家环境,即能使孩子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成为一位学识渊博的人。
  文化敏感期(6至9岁)
  蒙特梭利指出幼儿对文化学习的兴趣,萌芽於三岁:但到了六一九岁则出现想探究事物的强烈需求,因此,这时期"孩子的心智就像一块肥沃的田地,准备接受大量的文化播种。"成人可在此时提供丰富的文化资讯,以本土文化为基础,延展至关怀世界的大胸怀。
有些事是可以等待的,
有些事却是错过了,就再弥补不了,再也找不回了。
所以,请所有的妈妈记住:孩子,是不能等待的!

该会员没有填写今日想说内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fastpost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5-5-2 22:17 , Processed in 0.282487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