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8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特产品牌]潍坊仿古铜

[复制链接]

1

主题

0

听众

1

积分

平民

Rank: 1

乡约币
7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3-2-17
注册时间
2013-2-1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潍坊仿古铜   发表于 2013-2-17 09:43:0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分类:特产品牌
口号:暂无
简介:作为全国四大仿古铜产地之一,老潍县的仿古铜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是扬名国内外的手工艺。1916年至1936年是老潍县仿古铜的鼎盛时期,产品多至300多种,销往上海、天津等地以及日本、欧洲诸国,之后逐渐衰亡。文革之后,市工艺美术研究所重新恢复仿古铜的研究生产。
潍坊仿青铜器工艺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产品主要是仿制爵、鼎、盘、炉以及佛像、鸟兽和人物等。当时一个名叫胥伦的农民,生性聪敏,巧于手工制作,并擅长书画。为了糊口,他铸造假汉印和古代造像,冒充真品,卖给当时著名的金石收藏家陈介祺。当陈介祺发现是冒牌假货后,并没有责怪他,反而尽出个人所藏三代青铜器、六朝佛造像、印章等文物,与他共同研讨,以求仿制。经过协作,采用拔腊翻砂法仿制,制品维妙维肖,几乎乱真。从此胥伦名扬四方,因其技艺精湛,晚年赴京为国子祭酒王懿荣等铸印,很受器重。此后,仿古铜器在潍坊广为传播。新中国成立后,仿古铜工艺迅速发展,品种已由过去的几个增加到现在几十个,且在质量上有了新的突破。尤其是上锈工艺,在原来一两种的基础上,增加到出士锈、家藏锈、黑漆锈、鎏银等六种技法,使制品上的斑锈逼真,色泽肖似天成。长保存,颜色不变。潍坊已成为全国重点仿古铜器产地之一。
其代表作有“长信宫灯”、“毛公鼎”等,“毛公鼎”原件是清朝同治年间在陕西出土的西同青铜器,曾被当时潍坊金石学家陈介祺收藏,后流失国外。为使这件真品重现,解放后老艺人靠手头上的拓片和其他资料的借鉴,着手研究和复制工作,终于在1982年复制成功。
这只仿制的毛公鼎,内壁铸有铭文497字,保持了原件的风貌和神彩。“长信宫灯”是本世纪六十年代末在河北满城出土的西汉文物,也是一件艺术水平极高的 珍品。其造型是一位面目清秀的坐状宫女,手托圆筒带罩的灯台,灯台底部可以盛水。点燃油灯、时,油烟可以通过连接灯罩和宫女手臂、身躯及盛水底座的圆管而渐渐消失,起到了很好的消烟除尘作用此外,“马踏飞燕”“文王鼎”、“鸡鱼炉”,以及那些小巧玲珑古朴精一致的“观世音”.“笑面神佛”等,都仿制逼真,畅销国内外。现在潍坊已经把仿古铜艺术和木器嵌银工艺相给合。制作出更多的产品。如“四扇博古挂屏”。
近几年,国内仿古铜热再度兴起,潍坊出现了多个仿古铜研究机构和专业性生产单位,个体私营者更不计其数。  老潍县仿古铜的制作工艺主要有“翻沙成型”和“拔蜡翻沙”两种,两种手艺各具特色,产生了许多精美的作品。近几年来,工艺师们开始大胆尝试,引入现代化工业技术和科技材料,逐步提高该工艺的科技含量。赵益民经过多年的探索实验,研制出了具有全国同行业领先水平的“复合模具”工艺,攻克了蜡型成型速度慢的一大难关,提高工作效率20倍。
多年来,仿古铜一直是一种纯精神需求的文化产品。随着时代的发展,要使这门技艺具备新的发展活力,就必须变身为融观赏价值、使用价值和收藏价值为一体的产品。眼前的“户守”就是这样一种产品。“户守”是大门上的门环,古代具有辟邪作用,皇室王侯和普通民居都非常重视“户守”的作用,给它以相当高的位置。赵益民告诉我们,现在的这个“户守”采用了新工艺,材料也分紫铜和青铜,更凸出了其装饰作用。

  赵益民如今是掌握这门技艺的顶尖人物之一,谈到老工艺的新发展,他首先提出的论点就是传家宝要舍得示人。这也是潍坊整个工艺行业的共同症结所在。只有勇敢地摆出来,才能在交流、批评、沟通中实现新的发展。其次,一门工艺诞生不代表着永久不变,而是要时刻追随时代发展的脚步。他甚至希望老潍县仿古铜能变成大学里的一门课程,这是广泛传播的优势途径,即使做为相关艺术门类的一个小小分支,也是值得的。
联系:暂无
网址:暂无

QQ截图20130217094131.png (1.82 KB, 下载次数: 41)

QQ截图20130217094131.p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5-5-1 00:16 , Processed in 0.445159 second(s), 3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