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5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非物质文化]高桥松饼制作技艺

[复制链接]

1

主题

0

听众

1

积分

平民

Rank: 1

乡约币
7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3-3-10
注册时间
2013-3-1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高桥松   发表于 2013-3-10 22:35:2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分类:非物质文化
口号:暂无
简介:传说明末清初,浦东清溪镇上家家都会做各类塌饼招待亲友,后清溪镇毁于倭寇焚掠,此种点心及习俗便传至浦东高桥镇,约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前后,镇上一大户赵小其之妻为做塌饼高手,所做之饼,小巧可口,又松又脆,入口即化;后赵家败落,为谋生计,赵妻将自制松饼,提篮小卖于茶坊烟铺,深受食客欢迎,被美称为“松饼”。

  1925年,高桥镇张家弄妇女黄金娣,精心学习松饼制作技艺,并改进配料,以家庭小作坊方式生产,销售给镇上店铺,因其所制松饼皮薄、层多、馅足、酥松、香糯而声名鹊起。1931年,黄夫周百川在北街开店,招牌为“周正记”,并以“起首老店、松饼专家”自诩,一炮打响。从此群起仿效,全镇产销松饼店铺最盛时期达18家之多。

  1930年前后,高桥商人张锦章在西街开设高桥食品公司,聘请茶食名师改进松饼技艺,使其越做越完美,并创制薄脆、一捏酥、麻酥、五香片等其它食品系列。同时不仅在高桥海滨浴场、天灯口轮船码头开设分店,还在上海福州路会乐里口、老西门、霞飞路(今淮海路)等处开设四家门市部。另有镇上“朱长丰”女店主黄静义与该店师傅陆采庆合股在高庙庆宁寺分设作坊,后发展为沪东食品厂。还有该店学徒马和尚于1942年前后,在上海永嘉路开设高桥食品厂(后改称上海高桥食品厂)。高桥松饼由此走出高桥,名扬上海市区。

  解放后,地方上仍十分重视扶植松饼生产。1952年组织9家联营店,为打开销路,在市联社的协助下,由市食品一店、市中百一店、友谊商店和上海农场等广为经销此项特产。1955年10月,由周正记、王泰和新号、杨祥兴、口福、施祥兴、刘永兴、联社、一品8家糕饼工场和一些夫妻老婆店,合并为上海市高桥松饼生产小组。1958年10月又和王泰和、瞿永泰、生大、德和、林源茂等公私合营户合并,成立地方国营浦东食品厂。1960年该厂归川沙县商业局领导,改名上海市川沙县高桥食品厂,1993年更名为浦东新区高桥食品厂。

  高桥松饼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已成为上海名牌产品,其制作经验被著入《全国食品科技制作方案》一书。1983年被评为上海市优质产品。1985年被国家商业部评为全国食品优质产品,并被列入《中国传统食品大全》分册《上海传统食品》。也被称为“沪郊百宝”之一,曾在《解放日报》、《新民晚报》、《食品周报》、科技杂志等报刊和上海电视台多次作过介绍和报道。
联系:暂无
网址:暂无

IMG_2596.jpg (26.02 KB, 下载次数: 57)

IMG_2596.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5-5-6 15:05 , Processed in 0.376000 second(s), 3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