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1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非物质文化]宣卷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听众

0

积分

平民

Rank: 1

乡约币
7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3-3-16
注册时间
2013-3-1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宣卷   发表于 2013-3-16 16:34:3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分类:非物质文化
口号:暂无
简介:周作人在随笔《刘香女》中说他“小时候听宣卷,多在这屠家门外.她的老母是发起的会首此外也见过些灰色的女人.其悲剧的显晦大小虽不一样.但是一样的暗淡阴沉.都抱着一种小乘的佛教人生观,以宝卷为经史.以尼庵为归宿此种灰色的印象留得很深”

  宣卷而今早己不复存在了_宣卷俗称“讲经”.也称讲善书”据说‘’春秋战国期间,齐国田单用了火牛阵,杀得敌国兵卒血流成河,尸积如山_田单部下有个姓罗的将军,见此惨景,十分不忍,旋即隐居山中.后来倡立了‘无为道’无为道除了静修悟道之外,还利用民间故事,劝人为善_讲的都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报应”其后,他和他的弟子们就以“解经讲书”的形式,四处云游讲书

  又据《乐府杂录》记载:“长庆中.俗讲僧文叙,善吟经,其声宛畅,感动里人”到了中晚唐时代,就出现了有“白”有.‘唱”的宣卷了

  崇祯本《金瓶梅》的木刻版画插图中.有一幅描绘第三十九回“吴月娘听宣黄氏卷”的插图.为我们了解明代宣卷的实际场景提供了直观的画面画。画中,烟云缭绕,明烛高照二j’‘庭上横置一案.案上除香烛灯花外.尚有宝卷一本薛姑子端坐案后,双手合十作念念有词状右侧陪坐着吴月娘_长案两侧各横坐女眷两人静听状“直至四更天气.月娘方令两位师父收拾经卷”。

  宣卷是佛教倡导制度下的产物,讲时用“白”,即散文;唱时用“偈”也叫“吟”,即韵文。把散、韵两种文体结合一起,作为宣传佛教教义和劝人为善的形式和工具。后来逐渐地演化成一种近似曲艺的形式。

  据(中国大百科全书)相关条目中记载:“清同治、光绪年间和民国初年,宣卷扩展到江南的上海、杭州、苏州、绍兴、宁波等城市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宣卷的内容皆与佛教经籍有关,如《目连宝卷》、《刘香女宝卷》;也有的与戏曲同目的,如《琵琶记》、《西厢记》、《循环报)、(粉玉镜)等,或来自民间传说故事,如(玉蜻蜓)、(珍珠塔)、(玉鸳鸯)、(碧玉钗)等。

  说唱宣卷作为一个行当来说,参与其事的有僧、尼、道士,更多的是以此为生的艺人。艺人的介入更丰富了宣卷的内容、曲调和娱乐性。

  宣卷有时也分生旦净丑各种角色演唱,但宣卷调无行当及男女腔之分,主要运用不同音色表现各种人物。当其中任何一人敷唱文辞时,听者亦可以帮唱“南无阿弥陀佛”。

  宣卷艺人社会地位低下,均非专业,行中有“父不传子”之习。宣卷调简明流畅,易于上口,演唱时,可翻阅卷本,照本宣科,无记诵背读之劳,爱好者稍有基础即可应邀演出,所以,在清末民初时节,参与宣卷、鱼目混珠地混口饭吃的人大有人在。时人有(竹枝词》讽刺他们:

  非僧非道亦非尼,宣卷先生老面皮。

  经卷高宣法器响,当当齐当齐当齐。

  宣卷宣到结缘好.妇女同声并喊妙。

  卷中夹杂唱滩簧,其名叫啥大四套。
联系:暂无
网址:暂无

200602151025525f161.jpg (107.65 KB, 下载次数: 52)

200602151025525f161.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5-5-7 01:26 , Processed in 0.390617 second(s), 3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