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53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非物质文化]海下文武高跷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听众

0

积分

平民

Rank: 1

乡约币
7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3-3-16
注册时间
2013-3-1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海下文武高跷   发表于 2013-3-16 22:55:4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分类:非物质文化
口号:暂无
简介:天津海下文武高跷老会发展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在漕运文化、码头文化、盐业文化等影响下,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海下文武高跷老会。京津一带高跷分为京、卫、海三大流派,“海下”高跷,即指天津卫“海下(旧指从天津卫有一条向东南方向的海大道直达大沽海口)”一带民间花会中的高跷(亦指津南区咸水沽和葛沽一带)。天津海下文武高跷在木腿子上有长短之分,武高跷要比文高跷矮一些。该会的表演器具有:腿子、行头、道具、头棒、腰鼓、铙钹等。
  该老会的基本特征 ,即为唱舞结合 ,这也是区别于其它高跷形式的最大特点。它由十四位演员组成,并且个个有唱,其中独唱26段、合唱6段,对唱7段,


合计39段。节奏有抒情的慢板 、对唱的中板、感情激烈时的快板。作曲家瞿希贤指出津南花会的唱腔有徽调的成分,有南方的温柔抒情。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道其唱腔为乾隆古曲,有北方的粗犷 。其唱腔的特色正是天津历史上漕运文化,码头文化所体现出南北文化交流的佐证。
  高跷花会现表演者多为年轻人,舞蹈和腿子功夫尚可 ,但其演唱特色濒危。解放初期海派文武高跷能舞唱表演的已是凤毛麟角。目前,在天津地区属独一无二。现只有已届耄耋的李少鹏老艺人能唱三十九段唱腔。
联系:暂无
网址:http://fy.folkw.com/view.asp?id=1869

xinsrc_510704231843359420935.jpg (67.48 KB, 下载次数: 115)

xinsrc_510704231843359420935.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5-5-7 03:02 , Processed in 0.437376 second(s), 3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