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非物质文化
口号:暂无
简介:浚县正月古庙会产生于南北朝后赵时期,据《大伾山志》记载,后赵皇帝石勒开凿大伾山大石佛时,民众集结进香,朝山拜佛,形成庙会。可见,正月古庙会正是形成于道家文化、儒家文化、佛家文化的碰撞、融合时期。所以,浚县正月古庙会集中体现了儒释道三家融合一体的特点。连庙会的主持、管理都是和尚、道士轮流坐庄。道教法事、佛教仪式同时举行,民众把道教神“三奶奶”、佛教神“十八罗汉”一同参拜,玄妙的佛教音乐、道教音乐、神秘的宗教绘画、劝人行善的善书宣讲、规模盛大的社火表演、民间工艺等等,汇聚为丰富多彩的庙会文化,由此形成了一个寺院、道观群,共有3寺7观1书院。庙会每年农历正月、八月两次会期,正月会期从正月初一至二月初二,长达月余,波及周围5省80多个市县,高峰期日人流量近30万人。县城四关四街,人流如潮,县城方园数十里社会各界汇聚,泥咕咕上市,数省商贾如期赶会,被称为“华北第一古庙会”。现代的《清明上河图》——《正月》就是河南画家王群以浚县正月古庙会为原形而创作。
清中期,庙会规模逐渐扩大,有记载,因碧霞宫山门内外摊位拥挤,纠纷迭起,知县曾发布告示,规整会场。
民国年间,正月会空前发展,会期自正月十五至月底,为时半月,范围已由大伾山浮丘山扩至县城四关四街,香客游人来自河南山东安徽河北山西等省数十县,各地进香者游人提前赁房,旅店民房往往爆满,谓之“淤店”。县城临近村庄也住有香客。香客多有会首带领,自备粮菜,起火做饭,一般三天。外地来者,不论早晚,第一件事事朝山进香,故浮丘山每夜灯笼火把排成长龙。朝山进香者连续三年为“功德圆满”。会间,会首高挑朝山进香旗,率众上山至碧霞宫朝顶拜神,燃放鞭炮,焚香叩头,祈求保佑。浮丘山顶鞭炮声夜以继日,大殿前铁火池内香火昼夜不熄。庙院内外,人头攒动,拥挤不堪,县城四关四街人流如潮,挤的水泄不通,县城四郊道路车水马龙,各地商贾如期赴会,绸缎布匹京广杂货一应俱全。开封景文州和石子玉的手帕,汴绸,王麻子剪刀,河北保定白敬宇和王广明的眼药,尤受欢迎。寺庙僧道于会间索取布施钱、香箔钱、讨笺钱、打灯头礼钱(将还愿纸人头打碎)等收入可观。仅观音岩娃娃庙(大伾山上求子求孙的一处庙宇)正月会收入达3000银元。县城居民凭赁房以及生意收入,就可以维持全家半年生计。
联系:暂无
网址:
http://fy.folkw.com/view.asp?id=1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