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24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非物质文化]丰城社火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听众

0

积分

平民

Rank: 1

乡约币
7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3-3-21
注册时间
2013-3-2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丰城社火   发表于 2013-3-21 21:55:3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分类:非物质文化
口号:暂无
简介:河西地处丰城赣江西岸,有七镇二乡一街办,面积近800平方公里。区域内有142个村(居)委会,824个自然村,7万余户,31万余人。河西地区,文化积存厚重,各种文化并存,特别是“社火”文化更具有特色,成为独具一格的人文景观。

    “社火”是源于人们对菩萨、历朝文臣武将的祭祀而来。从宋代起,各种祭祀活动流传开来,形成丰富多彩的“社火”文化。社火在同田叫“游神”或“社火”,客人谓之“过神”,东家谓之“看神”,上塘称“社火”为“游神”,董家称“社火”为“迎神”,尚庄、泉港称“社火”为“故事”,隍城、湖塘以“社火”称之。关于社火的来源,有以下几种传说。

    佛教诸神祭祀

    农历四月初八,释迦牟尼母亲摩耶夫人在兰毗尼园的无忧树下生了悉达多(释迦牟尼成佛前的名字)太子,难佗与优波难陀龙王口吐清水为之沐浴。释迦牟尼涅槃后,佛教徒便于每年其诞辰日,按此传说举行沐浴仪式。佛教传入中国,由于中印历法不同,浴佛节有二月初八、四月初八、十二月初八等几种说法。汉代始,浴佛节成为寺院与民间共有的节日,《三国志吴书、笮融传》,东汉末年,“(笮融)大起浮图祠……每浴佛,多设酒饭,布席于路,经数十里,人民来观及就食且万人,费以区亿计。”浴佛人数之多,规模之宏大,已在民间形成一时风尚。随着历史的变迁,浴佛演变成今日的各地风俗,董家柏树、塘头、老塘、上塘柘里等地均有此俗。

    据《悲华经》说,观世音原为删提岚国转轮圣王无诤念的长子,名不日旬,次子名尼摩。宝藏如来出现于世时,父子供养如来,出家修道。佛为转轮圣王改字为“无量清净,”授记于西方极乐世界作佛,号“无量佛”。长子不日旬向佛请求,“愿行菩萨道,救助受苦受难众生,若众生受难,念我名字,我天耳所闻,天眼所见,即前往救护,众生之苦不解脱,便不成佛。”宝藏如来答应了他的请求,为其取名为观世音,为尼摩取名大势至。至西方极乐世界后,观世音即实践其诺言,只要遇难时诵念其名号,菩萨即时观其声音,前去拯救。观世音以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形象出现。传说其诞辰日为农历二月十九,成道日为六月十九,涅槃为九月十九,民间多在此日奉祀,演变成今日“社火”。上塘、董家等地流传。
联系:暂无
网址:http://fy.folkw.com/view.asp?id=3014

2111273_977045.jpg (69.8 KB, 下载次数: 88)

2111273_977045.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5-5-8 02:31 , Processed in 0.358467 second(s), 3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