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高校品牌
口号:自强不息 全面发展
简介:贵州民族大学前身是贵州民族学院,创建于1951年5月17日,2012年经教育部和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贵州民族大学。隶属贵州省人民政府,是新中国创建最早的民族院校之一。是贵州省重点建设高校,是贵州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民委共建高校,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等次高校。
学校坐落在山清水秀、被誉为“高原明珠”的贵州风景名胜区——贵阳市花溪区,毗邻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贵阳市花溪区“十里河滩”。校园占地面积88.31万平方米,有校舍面积39.99万平方米。学校图书馆纸质图书134.34万册,电子图书13500GB。
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发展趋势良好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155人, 其中专任教学科研人员718人,专任教学科研人员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406人,占专任教学科研人员数的56.5%;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学科研人员488人,占专任教学科研人员数的68%。教学科研人员中有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1人、贵州省人大常委1人、贵州省政协常委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评审委员1人、教育部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5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科技人才1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1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人、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带头人6人、省管专家17人、省直高校“教学名师” 8人。
学校设有54个普通本科专业,37个学术型硕士学位授予点,1个专业硕士学位硕士点;有6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8个省级示范性本科专业;建立了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个省级人才培养基地;4个省级教学创新团队、1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有9门省级精品课程。
学校十分重视科研工作。先后成立了贵州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贵州民族科学研究院、贵州民族经济研究院、西南夜郎文化研究院、西南傩文化研究院、水书文化研究院、法学研究院、贵州世居民族文化研究院等8个研究院。另外,贵州省民族文化学会、贵州省苗学会、贵州省布依学会、贵州省侗学会、贵州省土家学会、贵州省彝学会、贵州省仡佬学会、贵州省水家学会、贵州省回族学会等9个省级民族学会及其研究中心均挂靠我校,形成了强大的民族文化研究阵容。
近五年来,主持或参与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400多项,其中国家级科研课题24项,获省部级以上各类科研奖37项。教师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00余篇,其中SCI、EI、ISTP检索及核心期刊论文600余篇,出版专著200余部。
目前,学校已发展成为贵州少数民族干部培训基地、贵州少数民族人才培养基地、贵州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基地、贵州少数民族双语教学基地、贵州民族体育教学基地、贵州世居民族文化研究基地、法制与民族地区发展研究基地、贵州民族文化生态研究基地。我校以开展学校与地方政府、学校与企业、学校与社会团体、学校与军警、学校与其他高校五大合作共建为切入点,积极探索开放式办学的新途径,有力地推动了我校的建设和发展,为更好地服务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学校一直重视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先后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挪威、新加坡、英国、法国、荷兰、韩国等国家的高校和港、台地区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互派留学生、学术交流、教师培训和科研合作。
历经61年的建设,学校已经发展成为贵州民族人才的成长摇篮,民族文化的传承纽带,民族学术的研究中心,民族团结的培育基地,民族地区的发展智库。目前,全校师生正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秉承和发扬“自强不息,全面发展”的校训和“奋发蹈厉,庄敬自强”的校园精神,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办学水平为中心,努力促进学校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为将学校建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校园和谐、民族团结、社会信赖、人民满意的民族大学而努力奋斗!
联系:地址: 贵州省贵阳市一零一省道
电话:无
网址:
http://www.gzmu.edu.rootwatc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