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5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非物质文化]汉正街招牌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听众

0

积分

平民

Rank: 1

乡约币
7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3-4-1
注册时间
2013-4-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汉正街招牌   发表于 2013-4-1 21:26:2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分类:非物质文化
口号:暂无
简介:招牌是商店经营的标志,古今形制虽有变化,以广招徕的作用则始终如一,汉正街交易习俗有招牌的特色。  

  清道光末期(1841年一1850年),汉正街上著名的招牌就有蓝田室雅扇,玉露斋烧腊,罗天源帽、何云锦鞋、洪太和丝线、牛同兴剪子、叶开泰丸药、高黏除膏药、汪玉霞茶叶等。这些店铺因货真价实,成为有口皆碑的\"金字招牌\"。  
早年汉正街市场招牌的制作,融传统工艺、义理、书法于一体,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特色。叶开泰、汪玉霞、谦祥益等一些大字号的招牌,在制作工艺上不仅选用坚如砖石的上等木材,涂刷上等国漆,光彩照人,还在牌号字上贴金或堆沙做字。这些字大都重金礼聘当时的著名书法家题写,然后依样制作。20年代,较多招牌为山西路达所书,落款\"太原路达\";1930年以后,较多招牌为绍兴谢翘所书,落款\"绍兴谢翘\"或\"余姚谢翘\"。也有延请政府官员题写以示隆重的,如民国初年汉正街老大兴酒楼的招牌即为夏口知县侯祖畲手题。这些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形制的招牌,现在汉正街市场上还可见到。

    旧时招牌名号组合常用字有56个:顺裕兴隆瑞永昌,元亨万利复丰祥,泰和茂盛同乾德,谨吉公仁协鼎光,聚益中通全信义,久恒大美庆安康,新春正合生成广,润发洪源厚福长(清·朱彭寿著《安乐永平室随笔》)。但在组合上讲究义理,有雅有俗。通俗常见的是在东家姓下直白言利,或义利参半的组合招牌,如苏恒泰(伞号)、丁义顺(蛋行)。也有的招牌选字舍利取义,如黄志成(杂货号)。另一种招牌用典选字雅中通俗,如谦祥益(布号),源出《尚书·大禹谦》\"谦受益\";九如斋(食品),源出《诗·小雅·天保》篇,篇中连用九个\"如\"字,有祝贺福寿延绵不绝之意;三多轩(药店),源出《庄子·天地》:\"多福、多寿、多男子\"。还有一种结合商品特色选字典雅的招牌,如原大夹街雪鸿轩(纸品店),取意于苏东坡《和子由渑池怀旧》诗\"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比喻往事遗留的痕迹;裁云阁(纸号)则以\"云\"喻纸。

    现今的汉正街   

  汉正街是汉口沿河大道以北,并与之平等的一条街道。此处原是沿河的墟市,经过明、清两代的发展,形成玉带门、杨家河、武圣庙、石码头、永宁巷等若干个东西向的\"正街\"。汉正街是汉口历史上最早的中心街道,是万商云集、商品争流之地。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水,发源于陕西省,由此注入长江,在很早以前,陕西省的商人就乘船顺流而下,将货物贩运于汉正街中转。汉正街最初是由货物集散批发而发展起来的。汉口之名可以说是因陕西商贩而得名,即汉水入长江口。而汉口的繁盛,与汉正街分不开。
联系:暂无
网址:http://fy.folkw.com/view.asp?id=3243

01300000822820129668139715368_s.jpg (20.47 KB, 下载次数: 57)

01300000822820129668139715368_s.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5-5-11 18:14 , Processed in 0.329241 second(s), 3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