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6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非物质文化]汉剧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听众

0

积分

平民

Rank: 1

乡约币
7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3-4-4
注册时间
2013-4-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汉剧   发表于 2013-4-4 17:27:1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分类:非物质文化
口号:暂无
简介:中国戏曲剧种。俗称“二黄”,又有“楚剧”、“汉调”两种叫法。它为湖北主要的戏曲剧种。主要流行于湖北省境地内长江、汉水流域以及河南、湖南、陕西、四川部分地区。清代中叶形成于湖北境内,发展成为襄河、荆河、府河、汉河四支流派。俗称路子。清末民初,成立了专科班,培养出余洪元、吴天保、董瑶玠等一批名角,汉剧随之兴盛。抗日战争爆发后,汉剧艺人参加了抗日救亡活动,成立了汉剧流动演出队。1962年建立了武汉汉剧院,主要演员有陈伯华等。
  汉剧声腔以西皮、二黄为主,兼有歌腔、昆曲、杂腔、小调等曲调。高亢激越,爽朗流畅。在汉剧中,锣鼓地位不可或缺。它打法多样,分为大打、小打和串打。其中,串打配以马锣,节奏感强,气氛强烈。脚色行当分为十大行:一生、二旦、三净、四末、五丑、六外、七小、八贴、九夫、十杂;末脚以雍容的表演和醇厚深沉的唱腔取胜;旦行唱腔绚丽多彩,以声传情,声情并茂。
  汉剧传统剧目有660余个,多是历史演义故事和民间传说,如《英雄志》、《祭风台》、《李密降唐》等,以《宇宙锋》等剧的演出最为人称赏。汉剧还有很多杂腔小调和丰富的曲牌。专唱曲牌的剧目有《大赐福》、《草场会》、《五才子》等。

    湖北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皮簧腔系主要剧种。早期称\"楚腔\"、\"楚调\",以后又称\"汉调\"、\"汉戏\",俗称\"二簧\"。在鄂北有\"一清二黄三越调\"的谚语;而在鄂东又有\"一清二弹\"之说,称汉剧为\"乱弹\"或\"弹戏\"。文献记载中曾有\"湖广调\"、\"黄腔\"、\"皮簧\"等称谓。辛亥革命前仍称\"汉调\",从民国初年起开始改称\"汉剧\"。其主要声腔为西皮、二簧,在地方剧种中开创皮、簧合奏之先河,从而形成皮簧声腔系统。汉剧流行于湖北省境内的长江和汉水流域及其邻近的河南、湖南、陕西、四川等省的部分地区。
联系:暂无
网址:http://fy.folkw.com/view.asp?id=3096

userid120132time20090427130354.jpg (238.71 KB, 下载次数: 45)

userid120132time20090427130354.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5-5-12 12:52 , Processed in 0.374054 second(s), 3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