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7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非物质文化]西山刁鼓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听众

0

积分

平民

Rank: 1

乡约币
7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3-4-5
注册时间
2013-4-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西山刁鼓   发表于 2013-4-5 22:35:4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分类:非物质文化
口号:暂无
简介:西山刁鼓发源于宝鸡市陈仓区香泉镇水柏村,具有地域性、独特性、唯一性的特点。根据考证,西山刁鼓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刁鼓是与历史悠久的地社火、笑谈(当地民间流传的一种小对对戏)相伴着流传下来的,社火中没有鼓就烘托不出来那种热烈的气氛,慢慢地鼓也从单一的伴奏,逐渐演变出了表演功能,就成了我们现如今看到的带有舞蹈动作的刁鼓。在徐州双沟画象石上有一个建鼓舞场面,西山刁鼓非常类似与汉代的建鼓舞。

    西山群众都非常喜欢这项大家都比较懂的民俗传统文化,逢年过节香泉村村都要耍刁鼓,主要是随社火队一起进行游演,有时也单独表演。西山刁鼓有着其独得的艺术风格,耍刁鼓时鼓手、敲锣者、打镲者都要装扮,造型分为鼓手、猴儿、捉扇子手、抬鼓者,所用道具有:①、鼓、鼓槌;②、镲(铜钹);③、平面铜锣。由于化装奇特,形式别致,鼓不像一般放在地上,而是由两人将鼓抬起,现在大都放在鼓架上,让鼓手相互争抢敲击,故称刁鼓,“刁”既争抢之意,当地也叫“猴儿刁梨”。

    表演时,以四人敲鼓为主,另有三五人在鼓后成半圆或站八字形敲锣、打镲伴奏。全舞分为五段,即刁鼓、两不见面、猴儿上竿、鼓带锣、跨腿钻(当地俗称翘尿梢)。每段表演内容、形式和鼓的排列位置不同,鼓手的击鼓方法和节奏也不同,五段表演互不衔接,各自形成不同的风格特色:“刁鼓”矫健沉稳;“两不见面”亦庄亦谐;“猴儿上竿”滑稽诙谐;“鼓带锣”洒脱流畅;“跨腿钻”热烈活泼。刁鼓的打击乐谱称为《德行鼓》。共分为七个段落,根据每段表演,敲击不同的段落,表现出不同的情绪。常见的动作有“两不见面”,即在敲击一阵打鼓之后,又走出—人面向前站在两鼓中间示为一屏障,击鼓者打到一定节拍时,便双手叉腰,作骑马蹲裆式分别站于“屏障”前后,随着镲、锣节奏的变化你右他左、你左他右地原地摆动,互相不停地交叉或左右窥视,甚为风趣。

    多年来,区委、区政府非常关心西止I刁鼓的保护和发扬,从80年代开始就曾先后多次组织水柏村的刁鼓队到县上、市上进行表演,参加比赛。目前一系列新的保护政策和措施正在制订和实施,相信不久将来,西山刁鼓肯定会发扬光大。
联系:暂无
网址:http://fy.folkw.com/view.asp?id=3317

u=240975710,3222631185&fm=21&gp=0.jpg (10.49 KB, 下载次数: 50)

u=240975710,3222631185&fm=21&gp=0.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5-5-15 16:03 , Processed in 0.312688 second(s), 3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