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45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非物质文化]南剧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听众

0

积分

平民

Rank: 1

乡约币
7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3-4-12
注册时间
2013-4-1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南剧   发表于 2013-4-12 20:08:5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分类:非物质文化
口号:暂无
简介:南剧音乐主要由“南路(似‘二簧’)”、“北路(似‘西皮’)”、“上路(梆子腔)”3大声腔组成。南路声腔源于楚调,与湖南荆河汉戏有渊源关系;北路声腔由“秦腔”的梆子腔衍变而成,上路系弹戏,川梆子。此外还吸收有昆曲,高腔、民间小曲,宗教祭祀音乐的精华,形成一种有地方特色的杂腔。


  伴奏音乐由锣鼓谱和曲牌音乐组成。锣鼓谱音乐有云板、板鼓、锣、钹、勾锣等乐器;曲牌音乐由京胡主奏,伴之以琐呐、笛子。早期的南剧乐队配备只有4人,其中弦乐1人(主奏京胡兼 唢呐和笛)。打鼓佬1人(指挥含堂鼓、板鼓、楂口、云板)。打大锣1人(兼打钹),打勾锣(兼冬子锣和扬场)1人,后期加进京二胡和月琴、三弦等。


  解放后,贯彻“改人改戏改制”的戏曲方针,政府先后在思施、宣恩、咸丰、来风、鹤峰组建5个职业南剧团,加强领导,培训学员,继承、改革南剧艺术,挖掘整理500余出南剧传统剧目(原本存湖北省戏剧研究所)。1956年省首届戏曲会演,思施专区代表团演出南剧《八义图》,获集体演出一等奖;程婴饰演者夏福千获个人一等奖。八十年代初,恩施、咸丰、来凤采录南剧各行当各声腔代表性剧目、唱段、伴奏击乐曲牌共39盒音响资料,将其中130多个生旦净丑南北上路、昆曲、杂腔小调记谱油印成册,还编印了《思施南剧调查》、《南剧调查访问录》。咸丰南剧团创作的现代小南剧《唐科长祝寿》、《张二嫂做中》(见右图),分别获省戏剧创作、演出一、二等奖。1984年冬《唐》、《张》2剧参加全国少数民族戏剧录像观摩,获得奖状、奖杯。
联系:暂无
网址:http://fy.folkw.com/view.asp?id=1205

01300000176525121308532158820.jpg (39.08 KB, 下载次数: 116)

01300000176525121308532158820.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5-5-15 19:22 , Processed in 0.375029 second(s), 3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