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3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非物质文化]柳腔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听众

0

积分

平民

Rank: 1

乡约币
7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3-4-16
注册时间
2013-4-1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柳腔   发表于 2013-4-16 23:03:5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分类:非物质文化
口号:暂无
简介:流行于山东青岛、胶县、即墨、平度一带。系由茂腔于1900年前后受曲艺“四股弦”的影响发展而成。因用四股弦伴奏,使唱腔有了重大的变化。传统剧目和茂腔相同,表演也相似

  产生于清代中期的即墨西部,由民间说唱\"本肘鼓\"演变而成。乾隆年间,\"肘鼓子\"传入即墨后,与当地民间小调、秧歌相互融合,逐渐由说唱变为演唱,虽然形式简单、表演朴实,但因乡音浓郁、生动有趣而颇受欢迎。约在百余年前,又因受莱阳县四弦小调的影响,开始用四弦胡琴伴奏,并配以唢呐帮腔。初用四胡伴奏时,因无定式曲谱,琴师与演员不能完全协调,只能配合着往上溜,故称\"溜腔\"。后因溜字不雅,改为\"柳腔\",即墨也因之称为\"柳腔之乡\"。后来,柳腔戏逐渐流行于胶东一带,并于30年代传入青岛市区,深受妇女和老人喜爱。
联系:暂无
网址:http://fy.folkw.com/view.asp?id=2301

u=4262816285,1022225686&fm=11&gp=0.jpg (20.77 KB, 下载次数: 43)

u=4262816285,1022225686&fm=11&gp=0.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5-5-14 14:33 , Processed in 0.388726 second(s), 3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