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非物质文化
口号:暂无
简介:相声,产生于北京地区,20世纪20年代传入济南。当时在济南较有名气的相声前辈,是撂地于大观园的来福如;而在济南说相声最早的则是1933年12月30日去世的崔金霖老先生。
来福如,又名来德如,师承恩绪。原为票友,后下海作艺。他原来是竹板书艺人,按“万、福、来、临、贺”排名,后由李德祥代拉师弟,改习相声,逐改排“德”字。1926年居家来济南作艺。长女来小如、长子来平如(来振华),次子来少如(来平月)均以相声见长。当时家住商埠三里庄(现在经五路粮食局附近),在大观园撂地谋生。30年代后期,相声艺人刘化民(刘立叶)绰号“小地梨”,张寿臣弟子,来济南加入来家班,为其添色不少。
来小如是济南最早的女相声艺人,也是全国最早的女相声艺人之一。生于1907年,中等个,常梳大背头,着男人装。她表演认真,使活规矩,擅长捧哏,有时也逗。后来嫁给金小山之子金钰堂(相声名家卢德竣的弟子)。单弦名家谭伯如(谭凤元之兄,侯一臣的师弟)曾为来小如搭档演出多年。
来少如(小怪物),生于1923年,拜师李寿增,捧逗俱佳。
20年代,济南曲艺曲种交流频繁,地方曲目繁多,已有“书山曲海”之誉。进入30年代,商埠区的经二路“青莲阁”成为热火的曲艺演出场所,外地曲艺名家纷纷来济南献艺。有京、津名家罗荣寿、赵连生、李寿增、王常友、高德光、高德明、刘宝瑞、郭全宝等。再加上在济南早期经营的马玉林、马玉山兄弟及王数田,撂地南岗子(今新市场)的崔金霖、黄景利和吴景春、吴景利、吴焕文兄弟共同搭班,从而促进了济南相声的迅速发展。
济南相声前辈黄景利(又名黄德利),号福民,祖籍北京,1912年生于济南,6岁随父母在奉天(沈阳)演出,后到大连、烟台、青岛。其父“黄小辫儿”蜚声曲坛,其母是唱天津时调的,也很著名。黄景利10岁回济南,拜师崔金霖,学艺8年。1933年出徒,在济南四面亭茶社(1938年改名“共和厅茶社”,在大观园西侧)演出及南岗子撂地演出。同场演出的还有何少(寿)亭,高元钧、吴景春兄弟。
联系:暂无
网址:
http://fy.folkw.com/view.asp?id=2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