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6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非物质文化]五峰唐祭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听众

0

积分

平民

Rank: 1

乡约币
7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3-4-17
注册时间
2013-4-1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五峰唐祭   发表于 2013-4-17 21:12:3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分类:非物质文化
口号:暂无
简介:五峰唐祭,系儒教祭祀礼仪。唐贞观时期复兴周礼儒学礼仪而在民间得其名称。唐祭源于周,成于春秋战国,断于秦隋,复兴于唐,成熟于宋——始流入民间;明末清初经汉人传入土家聚居地五峰,并与土家文化融合,沿袭成俗;盛行于  清康熙至民国年间,1949年随社会变革而转入沉寂。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这一传统的祭祀礼仪在采花、付家堰等乡镇的农户中又重新恢复活跃起来。唐祭分“告祖”“开祭”“祭祖”“祭孔”四种类别,后两者已名存实亡;唯前两者仅存少数乡村民间婚丧习俗之中。婚事设“三加冠”“三献礼”等八类礼仪。丧事设“陈设”至“奠祖”等十类行仪。唐祭执事有主祭、亚祭、引礼(孝)生、歌童、司乐等二十余人组成。  唐祭文本由歌、赋、文等体裁构成。其内容多源自《诗经》、《楚辞》等古籍中有关祖先崇拜、伦理道德、明礼明孝、明诚明信、勤俭耕读等满足民众心理需求的词句和篇章。  

    唐祭的内容、形式、服饰、音乐等极具古朴的人生礼仪特征,土汉文化共存与交融和对民俗的依存性等特征。因此,她具有文化人类学和民族民俗及其心理学研究价值;从其起源、产生、成熟、转型、兴盛、衰落、流变等过程考查,她不仅具有历史研究价值;依其所张扬的明礼明孝、明诚明信、勤俭耕读等精神看,她还具有现实教育功能。  

    五峰唐祭因社会变革和外来文化的冲击,濒临灭绝。已被湖北省人民政府评审通过为全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保护名录。
联系:暂无
网址:http://fy.folkw.com/view.asp?id=1172

_1113363205_041304.jpg (164.31 KB, 下载次数: 37)

_1113363205_041304.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5-5-14 04:02 , Processed in 0.317553 second(s), 3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