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2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非物质文化]孟氏仿古玉雕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听众

0

积分

平民

Rank: 1

乡约币
7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3-4-19
注册时间
2013-4-1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孟氏仿古玉雕   发表于 2013-4-19 18:53:3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分类:非物质文化
口号:暂无
简介:仿古雕艺是民间传统的工艺珍品,它主要以仿制古代珍贵物品为主要内容,它有着古老的艺术,悠久的历史。

    柘城仿古艺人孟昭生自1980年涉足仿古工艺领域以来,其仿古工艺品逐渐形成了青铜、玉雕、石雕3大系列、260多个品种,仿古类作品有相当出名的“马踏飞燕”、“四羊方尊”、“古方鼎”、“西周圆鼎”、“和氏璧”、“金镂玉衣”、“铜车马”、“九龙玉杯”、“杯满自停壶”、“美人杯”等。

    孟昭生的作品设计精巧,造型优美,大有以假乱真之妙,巧夺天工之奇。

    永城市芒砀山文物旅游景区内复原的“金镂玉衣”,就是孟昭生的杰作。

    文化沃土结出雕刻奇葩

    孟氏仿古雕艺的发源地在柘城县申桥乡孟庄村。孟庄村,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龙山文化李庄遗址最重要的一个分布地。历史上的申桥乡西部,与外域太康为邻,在经济文化交流方面颇为繁荣。特殊的地理位置、悠久的文化历史,使这方土地拥有了丰厚的人文历史积淀,在当地民间形成了一种靠文化、智力创造财富的传统习惯。

    仿古雕艺是民间传统的艺术珍品,它主要仿制古代珍贵物品,有着古老的艺术技巧、独特的文化背景。

    孟昭生的祖父从14岁开始学习木雕工艺。19岁时,就已成为闻名于商丘、周口及周边地区的木雕艺人。孟昭生的父亲孟广祥13岁时,因生活所迫,随本村的建房师傅帮人盖房子。那时的大户人家在盖房子时,都让砖雕师傅把图案刻在青砖上,砌在檐下(俗称草檐),以显气派。孟广祥从小受父亲影响,喜欢刻刻画画,加之人又聪明,砖雕师傅十分喜欢他。于是,砖雕师傅就找到孟昭生的祖父,提出想收孟广祥为徒。孟昭生的祖父觉得学手艺比干小工强得多,就备了些礼品,带儿子到砖雕师傅家正式拜了师。

    跟了师傅后,孟广祥刻苦学艺,并在学艺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帮师傅设计了不少好图案。在师傅的传授下,孟广祥掌握了青砖的阳雕、阴雕等传统手艺。

    耳濡目染,孟昭生自小就对雕刻技艺非常痴迷。正是这种文化的熏陶及家庭的传承,让孟昭生成为了柘城民间一代仿古大师。

    刻苦钻研成就仿古绝技

    孟昭生1950年9月出生,自幼喜爱民间雕刻,经常用胶泥、木块刻些小艺术品。孟昭生14岁时,对民间传说的“鸳鸯转心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种壶怎么就能产生出两种酒呢?孟昭生从河里挖来胶泥,经过近百次的捏制试验,最后,他把捏好的“鸳鸯转心壶”放到砖窑中烧制,竟然真的能倒出两种酒来!17岁,孟昭生高中毕业后回家务农,他利用种地的空闲时间,自己刻制模具,用石膏制作出了一尊尊神态各异的佛像、关公像、财神像、玉皇大帝像和各种小动物,然后出售给乡邻挣点小钱。

    在那“破四旧、立四新”的年代,孟昭生被扣上了搞封建迷信的帽子,被沿街批斗,并戴过纸糊的高帽子游街。即使如此,孟昭生制作工艺品的追求仍然没有泯灭。

    进入上世纪80年代,艺术界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民间艺术也随之蓬勃发展起来,孟昭生终于可以在民间工艺品制作的道路上大展身手了。
联系:暂无
网址:http://fy.folkw.com/view.asp?id=2969

20090717_104756_599.jpg (124.6 KB, 下载次数: 43)

20090717_104756_599.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5-5-12 03:55 , Processed in 0.422757 second(s), 3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