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6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非物质文化]峄山会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听众

0

积分

平民

Rank: 1

乡约币
7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3-4-19
注册时间
2013-4-1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峄山会   发表于 2013-4-19 19:07:0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分类:非物质文化
口号:暂无
简介:峄山会:峄山古会设在邹城东南12公里外的峄山脚下。峄山海拔550米,周长20余公里,被誉为“邹鲁秀灵,岱南奇观”,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历经多次开发,形成了五大奇观,二十四景,三十六洞天,二百二十八庙宇,宫殿庵观数百楹。吸引了海内外的游人、香客前来观光祈拜。古会的形成也就因封禅祭祀、朝山进香而延续于至今。

峄山古会分春季和初冬两次,历史起源没有确切记载。春季在每年的二月初二日前后,较为隆重,人数少者二三百,多达一二十万。冬季在十月初五前后,规模较小,间隔数年一次,人数也因社会政治、经济等因素变化而变化。

峄山会以山前为中心,东起马家沟,西至刘家沟,方圆五、六里,到处都可见到庙会山会的盛况,届时近者周围诸县,远者附近各省都有来赶会的,在民间影响较深,最具规模的古会,峄山会是最典型的。是日赶会的人,怀着不同的心态,有求神拜佛的;有许愿还愿的;有买物卖物的;还有说书唱戏、玩杂耍的,等等。男女老幼,官贵平民,文武六艺等各种身份的人穿梭于满山遍野。

二月二日峄山会上少不了许多香客,有六七十岁的老人,有中青年夫妻,亦有少男少女;有三五成群约亲戚邻里,亦有以村庄为单位组织的“香社”。所谓“香社”,就是由村里的长老或头人组织的带有遂信色彩的文艺团体。一般从本村选拔的能歌善舞的青年,按照农村风俗习惯排练“龙灯”“高跷”“花船”等文艺节目。香社按户头(或人口)收缴部分钱粮,供集体开支,有些土豪、绅士自然要多交一些,有时还拿他们的“大头”。香社一般从农历正月初一到二月二赶完山会结束。赶会那天,香社挑着“××香社”“××进香团”等字样的彩旗,敲着锣鼓,一路欢歌奔往峄山,途中经过村庄或人群比较集中的地方还要燃放火花鞭炮热闹一番。进山后到龙庙前进香朝拜,进行演唱文艺节目等活动,四周的观众喝彩声此起彼伏,表演者将会更加起劲。香社三十年代以后逐步消失。
联系:暂无
网址:http://fy.folkw.com/view.asp?id=2679

u=3294420218,860979955&fm=21&gp=0.jpg (8.7 KB, 下载次数: 65)

u=3294420218,860979955&fm=21&gp=0.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5-5-12 04:17 , Processed in 0.361388 second(s), 3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