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非物质文化
口号:暂无
简介:青林寺村位于历史悠久、地理环境独特的湖北省宜昌市宜都高坝洲境内,其村名就是一个谜语。谜语,是一种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口头文学艺术,青林寺谜语是青林寺人民在长期生活实践中保存和流传下来的宝贵文化财富,是祖国民间文学园地中一支绚丽多姿的艺术奇葩。 青林寺村民们擅长于制谜、猜谜,痴谜成风。宜都青林寺的谜语数量丰富,约有5000则,品类繁多,物谜、事谜、字谜都有。谜语中很多具有较高的文化与艺术品位,体物入微,情思奇巧。青林寺村民对谜语十分钟爱,随时实地都能相互打谜猜迷。
历史传说
青林寺村因青林寺庙而得名。此寺庙初建于盛唐时期,扩建于明朝中叶,后毁于文革期间。
相传在唐代,一天,一名香客走进该寺。该寺主持梦圆和尚请求对方为大雄宝殿题字。来人称,你又不知道我是谁,凭什么给你题字呢?梦圆和尚说:\"我打个谜语,如果对了,就请留下墨宝。\"随后,梦圆和尚又说:\"开天冬夏连春秋,一年四季季无头。人活百岁不足奇,而今均已九十九。\"话音刚落,来人朗声大笑,当即题写\"大雄宝殿\"四字,并落款\"季无头、九十九书\"。原来,来人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而梦圆和尚的谜语,谜底就是\"李白\"。 如今,这个传说的真实性已不可考。但此后,这里的村民就爱上了猜谜语。
历史溯源
人类早期活动遗迹\"长阳人\"遗址,距青林寺村仅40余公里;紧邻的红花套城背溪新石器时代遗址,已有7500多年历史,均是中华民族古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悠久的文化背景和特殊的地理条件,造就了这一方水土独特的风土人情和特有的文化氛围,积淀了数量可观的民间文学资料。伴随着人们的生活与劳作,一批诙谐、幽默、睿智的民间谜语、谜歌、谚语、故事、笑话、歇后语等,便在青林寺一带广泛流传着,再经过一代又一代的青林寺人的加工创造,变得更加丰满。在诸多民间艺术形式中,尤以谜语文化最活跃,也最受群众喜爱。可以说,在青林寺,几乎每一个人都是一位出色的民间艺术家,白须过膝的老者喜之,略带野性的村姑爱之,憨态可掬的娃娃诵之,全村上下,无论男女老幼,均是承传猜射的好手,或喻物、或抒情、或写意;或田边、或地头、或闲聊,一射一猜,有板有眼,射者尽施手段,猜者各领风骚。
文化特点
1、 乡土气息浓郁,当地的自然资源,气候物产、风尚习俗,村民生活劳作方式及器具等,都透过谜面与谜底表现得极为鲜活生动。比如:天上乌云转转,地下红花爆烂,一条蟒蛇咬到,累死两个蛮汉。 (谜底:打铁);又如: 尖尖身子白如银,论秤没有半毫分,眼睛长在屁股上,只认衣衫不认人。 (谜底:针)
2、 青林寺谜语数量多,约有5000则,品类繁多,物谜、事谜、字谜都有。 3、 谜歌全国少有。 4、 谜语朴实无华。它是集娱乐性、趣味性、知识性于一体的传统特色,犹如田野里的一股新风。
联系:暂无
网址:
http://fy.folkw.com/view.asp?id=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