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03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非物质文化]杞梁妻哭夫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听众

0

积分

平民

Rank: 1

乡约币
7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3-4-20
注册时间
2013-4-2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杞梁妻哭夫   发表于 2013-4-20 01:54:0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分类:非物质文化
口号:暂无
简介:“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原型——杞梁妻哭夫


  “孟姜女哭长城”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劳动人民借这个传说,控诉了惨无人道、摧残家庭幸福的封建暴政,歌颂了坚贞不渝、感天动地的爱情。人们在认识这个传说的时候,往往受故事内容的影响,认为这个传说发生在秦始皇时期,地点是在秦朝长城一带等等,孰不知这个传说是由一段史实加工演变而成的,它的原型就在我们山东淄博临淄,来源于杞梁妻的故事。

  从训诂学和文献学角度看,孟姜女并不姓孟,“孟”为兄弟姐妹中排行老大的意思;“姜”才是其姓氏。“孟姜女”实际的意思是“姜家的大女儿”;而且,孟姜女不是单指一个人,而是一类人的通称。据《毛传》:“孟姜,齐之长女。”陈奂传疏:“孟姜,世族之妻”等文献记载,先秦时期,“孟姜”一般称齐国国君之长女,亦通指世族妇女。也就是说,当时很多齐国公室的贵族妇女,都可称“孟姜”。此点除文献证据外,有文物桓子孟姜壶为证(此壶为春秋时期齐庄公姜光的大女儿姜蕾和丈夫田桓子无宇共铸,以悼念田桓子无宇的父亲田须无)。

  这里的孟姜,指的是齐国大夫杞梁(名殖)之妻。杞梁妻的故事最早记载在信史《左传·襄公二十三年》里:齐侯(庄公)还自晋,不入。遂袭莒,门于且于,伤服而退。明日,将复战,期于寿舒。明日,先遇莒子蒲侯氏。莒子重赂之,使无死,曰:‘请有盟’。华周对曰:‘贪货弃命,亦君所恶也,昏而受命,日未中而弃之,何以事君?’莒子亲鼓之,从而伐之获杞梁。莒人行成。齐侯归,遇杞梁之妻于郊,使吊之,辞曰:“殖之有罪,何辱命焉?若免于罪,优有先人之敝庐在,下妾不得与郊吊,齐侯吊诸其室”。意思是周灵王二十二年(齐庄公四年,前550年)秋,齐庄公姜光伐卫、晋,一度夺取了卫国都城朝歌(今河南省淇县)。前549年,齐庄公从朝歌回师,没有返回齐都临淄,便突袭莒国(今山东莒县)。在袭莒的战斗中,齐国将领杞梁、华周英勇战死,为国捐躯。后来齐、莒讲和罢战,齐人载杞梁尸回临淄。杞梁妻哭迎丈夫的灵柩于郊外的道路。齐庄公派人吊唁。杞梁妻认为自己的丈夫有功于国,齐庄公派人在郊外吊唁,既缺乏诚意,又仓促草率,对烈士不够尊重,便回绝了齐庄公的郊外吊唁。后来,齐庄公亲自到杞梁家中吊唁,并把杞梁安葬在齐都郊外(据《山东通志》载:“杞梁墓在临淄县东三里,齐庄公袭莒杞梁死焉,其妻迎柩而哭,事见《檀弓》”。1921年《临淄县志》载:“杞梁墓,在县东三里郎家庄东,高仅数尺”。现杞梁墓,在临淄区齐都镇郎家村东约600米处,其封土于1967年因整地夷平,现遗址尚存。因在村东,村民都叫“东冢子”)。应该说,这段故事明文记载在《左传》中,是真人实事。虽无后来“哭夫”、“城崩”、“投水”等情节,主要是表现杞梁妻大义凛然的刚烈性格,但其反对战争、热爱丈夫的主体框架已隐隐显现。
联系:暂无
网址:http://fy.folkw.com/view.asp?id=2708

u=3099115032,672387775&fm=15&gp=0.jpg (3.46 KB, 下载次数: 77)

u=3099115032,672387775&fm=15&gp=0.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5-5-8 13:56 , Processed in 0.333149 second(s), 3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