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非物质文化
口号:暂无
简介:建瓯挑幡源于340多年前。当时,明朝将领郑成功在闽组织“复明”大军抗清,并筹备收复台湾。建宁府(今建瓯)大州造船工匠纷纷应征入伍。收复台湾战役结束后,凯旋而归的建瓯将士将带回的大旗高挂竹竿上,竞相擎持,以示纪念,久而久之,逐渐演化成“挑幡”活动,流传至今。
作为民间绝活,建瓯挑幡有其独特的风格。形制上要求选用当地盛产的大笔竹作为幡杆,尾部套上一个用竹片和彩绸制成的六角宝塔(俗称幡顶),沿塔底顺杆垂挂彩边条幅,上书吉祥之词,全幡长10余米,重约10—20公斤。其套路现在主要由“手舞东风转”等10余种招式组合而成,时而肩扛口咬,时而手舞脚踢,时而左旋右转,时而前挑后抛;表演至高潮时,男女老少同台献艺,群幡挥舞,你追我赶,令人目不暇接,久看不厌。近年来,建瓯挑幡不但在本地区广受群众欢迎,而且声播港、澳、台及东南亚,先后50多次应邀到外地表演,被称为“中华一绝”。1998年在上海被列入“大世界基尼斯之最”。2001年参加在湖北荆门举办的“第五届中国民间艺术节”荣获金奖。
如今,建瓯挑幡在保留传统精华基础上,经过艺术创新提高,不仅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而且满足人民群众艺术欣赏兴趣。
g/c.j
联系:暂无
网址:
http://fy.folkw.com/view.asp?id=1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