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2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非物质文化]漳州铁枝戏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听众

0

积分

平民

Rank: 1

乡约币
7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3-4-21
注册时间
2013-4-2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漳州铁枝戏   发表于 2013-4-21 00:12:0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分类:非物质文化
口号:暂无
简介:铁枝木偶戏,俗称仔戏,因操纵木偶表演的杆是铁枝,故称铁枝戏。有的也称铁线戏。广东惠来、海陆丰,潮汕一带也叫“皮猴戏”或“阳窗纸影戏”,因其表演方法与纸影�皮影 同,铁枝戏是把平面的纸影变为立体的戏偶,皮影在广东被称为“阴窗”纸影戏,故铁枝戏亦称为“阳窗”纸影戏。漳州铁枝戏据传系于清道光、咸丰年间由粤东传入,流布于诏安、云霄、东山、平和、漳浦等县。但最近出版的《福建傀儡戏史论》认为铁枝戏当是形成于宋代的江南�今江苏等地 。而广东潮州流传的泥塑及纸影戏偶技艺的艺人吴静山,其祖籍即为漳州的漳浦西林都头村�今在云霄县境内 ,于宋代避祸潮州,而将此艺传至潮州。由此可证铁枝戏不是迟至清末才形成,更不是由潮州传至诏安,而是宋代已流行,从江浙南传福建再传潮州。�见叶明生《福建傀儡戏史论引言》,载于《中国戏剧》2004年第10期 。
    铁枝戏的偶人头部用泥土雕塑,躯干四肢以木刻制,手用纸扎铁线作成,一般的身长八寸 ,老丑和彩旦一尺二寸;服装以绸缎绣金花线,颜色鲜艳显目。表演木偶的操纵杆有三支,主杆置于偶人背后的中部,称“背线”;侧杆分置于两臂。表演时,左手中指、无名指、小指紧握背线,支撑着木雕躯干,拇指、食指则夹捻木偶左臂铁线,右手操纵木偶右臂铁线。如一个人同时表演两个木偶则一手操纵一个,拇指和食指兼顾木偶左右手的动作。在表演骑马作战时,另加一枝铁线插在马的背部连同偶人的背线一起握住。铁线木偶的双手表演特别灵活,能开扇、摇扇、撑伞、弄瓮、射箭、舞剑、打虎、拿书、写字、斟酒、旋瓶、烧香点烛等动作,活泼优美,精练细致,为群众所喜闻乐见。
    铁线戏的音乐,采用潮音和汉调两种,故分潮音班和汉调班。诏安县最早的潮音铁线戏班系西门外沈和尚�沈欺头 于民国初年创办的“老元华”班和林家村林显东创办的“忠正顺”班,同期还有“玉春香”、“乐天香”、“中元华”、“万年春”等班社。汉调班有“小昆冈”、“碧壶天”、“彩春华”、“新金华”等班社。潮音班的铁线戏大都采用潮剧的定型剧本,按角色的行当分派专人担任配音,乐队设置、音乐伴奏和表演风格完全和潮剧一样,故乐队可以参加潮剧团的演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挖掘抢救传统剧目,许振三、沈开德口述剧目有130个。主要演出剧目有《黄飞虎反五关》、《陆文龙归案》、《巧姻缘》、《洪少玉》等。
    传统的舞台是搭于1.5米左右高的戏棚上,表演区正面挂一锦帐,类潮剧,左右两片为出将入相,中幅为边幅的三分之二长,下缀流苏,前置一桌两椅,操纵者席地而坐或屈坐,偶人从缝隙和流苏中出入平行移动。重大节日演出活动,演员和乐队都要身穿浅蓝色的长衫以示隆重。
联系:暂无
网址:http://fy.folkw.com/view.asp?id=1887

20110131100610533_146.jpg (21.61 KB, 下载次数: 58)

20110131100610533_146.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5-5-8 01:31 , Processed in 0.324377 second(s), 3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