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4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非物质文化]壶口斗鼓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听众

0

积分

平民

Rank: 1

乡约币
7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3-4-21
注册时间
2013-4-2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壶口斗鼓   发表于 2013-4-21 00:15:5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分类:非物质文化
口号:暂无
简介: 壶口斗鼓是陕北民间传统鼓舞艺术中独特的一种艺术形式,源于气势磅礴的壶口瀑布旁,流传于陕西省宜川县黄河沿岸的壶口乡、高柏乡一带。“涌来万岛排空势,卷作千雷震地声”,这是对壶口瀑布的描写,也正是壶口斗鼓的写照。壶口斗鼓融舞蹈、武术、打击乐为一体,具有高亢昂扬,粗犷豪放,剽悍威武,威猛刚烈等特点。表现了黄河儿女征服困难的豪情,融合了黄土高原人乐观奔放、坚韧不拔的性格。

  四千多年前,黄河洪水泛滥。我国最古老的经书《尚书》中讲到大禹治水,《诗经》中也有大禹治水。在那场空前浩劫中,大禹怀抱济世拯物之心,以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坚韧不拔地治理黄河,以至三过家门而不入。传说他的妻子涂山氏是宜川县阁楼乡依锦人,故而当地人尊称大禹为姑父,至今依锦村还有为大禹修建的姑父庙,而一直守望大禹的涂山氏则化作大山躺在壶口瀑布的岸边。

  《水经注》记载:“禹治水,壶口始”,传说,大禹在治理黄河时,黄河里有一条蛟龙兴风作浪,大禹奋力擒拿它,人们在黄河岸边摆起了鼓阵,成千面锣鼓争抢着涌向瀑布,他们用气势冲天的鼓声来压住黄河的怒吼声,以此来震住黄河的蛟龙,为禹王爷击鼓助威,所以形成了斗鼓。当大禹将蛟龙压在壶口的十里龙槽中之后,人们擂鼓庆祝胜利。鼓是精神的象征,舞是力量的表现,鼓舞结合开舞蹈文化之先河。从此以后,斗鼓就成为壶口民间庆祝成功喜悦的一种形式,流传至今。
联系:暂无
网址:http://fy.folkw.com/view.asp?id=983

u=3318154032,4164316339&fm=21&gp=0.jpg (4.73 KB, 下载次数: 36)

u=3318154032,4164316339&fm=21&gp=0.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5-5-8 02:56 , Processed in 0.327297 second(s), 3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