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5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非物质文化]东雷上锣鼓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听众

0

积分

平民

Rank: 1

乡约币
7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3-4-21
注册时间
2013-4-2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东雷上锣鼓   发表于 2013-4-21 00:19:4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分类:非物质文化
口号:暂无
简介:东雷上锣鼓仅存于合阳县坊镇东雷村。东雷村东临黄河,西接中雷村,南与太里村隔沟相望,北与百良镇岔峪口相接,位置在北纬35o13\',东经110o21\',在战国魏文侯17年(公元前429年)即有人口居住,因该村东临黄河,河水滔滔声如雷鸣而得名,又有一说因东雷上锣鼓伴随着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因“擂”与“雷”同音,故村名为东雷。东雷村距合阳县城29.5公里,面积1.2平方公里,人口960人,原属伏六乡管辖,1997年归坊镇管辖,东雷村上锣鼓被喻为“中国原始舞蹈的活化石”。

    东雷上锣鼓的历史渊源  
   
    东雷上锣鼓是我国古代民间舞蹈的缩影。远在夏商周三代合阳为“莘国”(亦名有莘国),《孟子》一书就有“伊尹耕于有莘之野”的记载,《吕氏春秋》中有汤命伊尹作“大镬乐”的记载,“大镬乐”的锺,即是现在的铙或锣,在我国古代巫与舞 相通,锣鼓在古代已成为占卜、祭祀的形式,上锣鼓至今尚有祭祀、跳巫、驱邪的痕迹。由此可见,上锣鼓的产生源远流长,可以说它是由古老的祭祀驱邪的民间舞蹈衍变而来。

    东雷上锣鼓的基本内容   
   
    上锣鼓一般是双方对垒,它的表演分为以下几个过程:“排锣”,以整齐缓慢的节奏酝酿情绪,聚集同伙;“流水”由小鼓引领,节奏加快,花样增多,向对方开始挑战;“上鼓”敲打进入高峰,鼓手蹲马步,敲锣者一脚踩地一脚踏鼓,呐喊着轮番上鼓,敲铙钹高举头顶,节奏急促,气氛热烈;“乱刮风”,则锣鼓铙钹齐响,把气氛推至高潮;最后是背鼓追逐,火把高举,火堆熊熊,火铳震天形成一个喧嚣震撼的壮观场面。

    上锣鼓作为一种民间艺术,曾在中央电视台、陕西电视台进行了播放,并先后在《陕西日报》、《中国文化报》、《文化艺术报》进行了报道,参加渭南市大型民间社火舞诗《华山魂》演出,得到了观众的一致赞赏。

    东雷上锣鼓的基本特征  
   
    东雷上锣鼓经历了长期的衍变,形成了固定的表演形式,也显示了以下基本特征:

    1、高亢激越的阳刚之美。上锣鼓使用大铙重十多斤,且要高过头顶,具有很强的扩展与穿透力,使东雷锣鼓高亢激越、铿锵有力。

    2、刚柔并济的和谐之美。上锣鼓表演时以小鼓引领,形成一问一答的艺术效果十分动听,它的“排锣”、“流水”,鼓点别致,抑扬顿挫,轻重缓急,恰到好处。

    3、高潮中的拙朴之美。上锣鼓的上鼓阶段,鼓点简捷有力,执锣者在鼓点间歇之间轮番上鼓,把气氛推向高潮。
  
    东雷上锣鼓的主要价值  
  
    上锣鼓作为一株奇特的民间艺术奇葩,其主要价值是:

    1、研究价值。上锣鼓的产生发展和保护工作对于研究我国舞蹈史、民俗史有着一定的借鉴作用。

    2、观赏价值。上锣鼓是舞蹈与打击结合的民间表演艺术,既可进行广场表演又可进行舞台表演,其铿锵有力,动人心魄,激人奋进的感染力和阳刚之美,深受群众喜爱。

    3、娱乐价值。上锣鼓表演不需要有严格的场地,表演容量不受人数限制,是群众自娱自乐的好形式,做好保护和推介工作,对于凝聚人心,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有着积极的作用。

    东雷上锣鼓的濒危状况  
   
    1、表演队伍后继乏人。随着老艺人的去世,青年一代参与人数的减少,传承体系不能够理顺等原因,使表演艺术无法全部继承,造成表演人才后继乏人。

    2、表演质量严重下滑。由于现代艺术的冲击,青年人兴趣的转移,加之主要表演能手长年外出打工,迫使上锣鼓表演无法组织。

    3、表演道具数量不足。主要是鼓、锣、铙数量不足,参差不齐,表演服装不能统一,严重影响了表演效果。
联系:暂无
网址:http://fy.folkw.com/view.asp?id=981

u=1218371448,705170272&fm=21&gp=0.jpg (14.68 KB, 下载次数: 63)

u=1218371448,705170272&fm=21&gp=0.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5-5-8 05:44 , Processed in 0.358467 second(s), 3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