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0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非物质文化]四大怀药种植与炮制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听众

0

积分

平民

Rank: 1

乡约币
7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3-4-24
注册时间
2013-4-2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怀药种植与炮制   发表于 2013-4-24 21:10:4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分类:非物质文化
口号:暂无
简介:“四大怀药”的由来  
相传,公元前1066年(武五11年),周武王阀肘,率诸候之师由户县出发,行军至怀府。时值六月天气,酷暑难耐,又加上将士远途跋涉征战,十之八九累困病倒。怀府百姓早已对殷肘王深恶痛绝,闻知义军患疾,纷纷以自家所种菊花、地黄为将士们煎报解暑,以牛膝熬汤为其调节筋骨;让将士们食用山药滋补体质。数日后,义军元气大振,挥师北上,取得了牧野之战的决定性胜利,并一举攻克朝歌。周武王即位后,为了报答怀府百姓的恩情,又率百官亲临怀府,举行了盛大的封赏仪式,把这四种神奇之药赐名为“四大怀药”。从此,“四大怀药”成名远扬,并成了历代皇室的纳贡之品。后来,怀府官员百姓为了纪念这一盛大封赏仪式,遂将封赏地小镇更名为“大封”,“大封”即现在武陟县所辖的“大封镇”。  

“四大怀药”简介  
地处中原的焦作市辖区历史上属怀庆府,几千年来,以种植“ 四大怀药”(怀山药、怀地黄、怀牛膝、怀菊花)闻名海内外。特有的土壤和气候条件,造就了“四大怀药”独特的药效和极高的保健价值,历代的中药典籍和名医、史志对其都给予高度评价。据焦作市志及市辖各县(市)县市志记载:四大怀药的“怀”,来源于地名,我市沁河下游地区《贡》书上称为“怀”,北魏以后称“怀州”,元、明、清三代称为“怀孟路”、“怀庆府”。怀药在历史上不仅享有贡品之荣,也曾在美国旧金山和马尼拉举办的万国商品博览会上作为国药展出,被中外客商称为“华药”和地道的“怀货”,东南亚各国更是把“四大怀药”视为稀贵佳品。千百年来四大怀药以其独特的药效和滋补作用蜚声海内外,历代中药典籍都给予了高度评价。《本草纲目》记载:“今人惟以怀庆地黄为上。”《神农本草经》也载有:“山药以河南怀庆者良。”宋《图经本草》载:“牛膝生河内山谷……今江淮、闽粤、关中亦有之,然不及怀州者真。”宋代医学家苏颂曰:“菊花处处有之,以覃地为佳。”在《伤寒论》、《金匮要略》的方剂中,怀地黄一药共见14处。据《怀庆府志》记载:“地黄、山药、牛膝、菊花等俱出河内,为献贡常数。”有史料表明,自公元前734年封建诸侯卫桓公以怀山药为贡品进献周王室起,直至清朝末年,四大怀药一直作为贡品进献历代王朝。四大怀药是河南省的名贵中药材,历史悠久,誉满中外,素有“珍贵礼品”的称号。  
河南省焦作市地处黄沁河冲积平原,年平均气温12--15度,平原地区≥10度年积温在4500度以上,日照时数4430小时,总辐射量113--122千卡/平方厘米,无霜期200天左右,年降水量800--1000mm,土层深厚,土地肥沃,土质独特,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四大怀药形成了独有的外观和质地。  

焦作市四大怀药种植基本情况  
“四大怀药”主要分布在焦作市的武陟、温县、孟州、沁阳等县市,2003年种植面积14万亩。其中:温县约7万亩,武陟约6万亩,其余分布在孟州、沁阳、博爱等地。全市地黄4.8万多亩,山药5.5万亩,牛膝约3.5万亩,菊花1000余亩。山药亩产约在1500—3000公斤,铁棍山药亩产500公斤,地黄亩产约2000—3000公斤,牛膝平均亩产 1200公斤,菊花平均亩产约80—100公斤。全市年产鲜地黄5-7万吨、年产鲜山药8-16万吨、鲜牛膝4万吨、菊花140-180吨,年产怀药折干货4万余吨,其中生地1万吨、光山药1-2万吨、干牛膝1万吨、干菊花140-180吨,全市中药材生产产值近5亿元。  

  标准化种植促进产量、质量、效益提高  

  2003年,焦作市对“四大怀药”实施原产地保护的申请获得成功,焦作被全国标准委员会列为“四大怀药”国家标准化示范区。由此,“四大怀药”成为焦作市第一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  

  焦作市根据“四大怀药”的产地环境和生长特性,从选种、繁育、病虫害防治、收获、加工等各个环节进行技术提炼和规范,制定了无公害怀山药、怀地黄、怀牛膝、怀菊花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建立健全了“四大怀药”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质量标准体系。通过示范带动、层层辐射,焦作市目前已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县、乡、村三级标准化示范网络。
联系:暂无
网址:http://fy.folkw.com/view.asp?id=3111

2010_5_16_21_33_54_8349.jpg (40.09 KB, 下载次数: 41)

2010_5_16_21_33_54_8349.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5-5-6 17:11 , Processed in 0.395490 second(s), 3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