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非物质文化
口号:暂无
简介:禹州中药材的发展,一是以药成会。春会是每年2月起到麦收,秋会是八月下旬;冬会是十一月下旬。二是以药成市。形成山货、中药、切药、丸散。四大市场遍布大街小巷,其中西关街为山货行,经营山岗药材;西大街、光明街、三官庙街、四角堂街、洪山庙街为中药行,经营各方道地药材;山林街、槐荫街是切药行,以饮片加工为主;八土方街、黄家口、旗毒庙街、城隍庙街为丸散业。
[编辑本段](一)药行
1、药行
分货行和山货行有一定资本、场地、货栈,从事代客买卖、包装、托运业务。山货行只从事根茎类粗药业务。“同慎德”资金雄厚居行业之首,达30余万银元,闹市有铺面,房设百余间,驻行山西、江西、云南等外省药商12家。1916年,首席董事曹新贵兼禹县商会会长。
规模较大的药行名称
和泰昌 恒 大 全胜德 瑞 丰 成 纪 乾新合
豫 兴 信 昌 广顺合 永 兴 德源昌 豫圣源
茂 豫 源 义聚合 永 昌 卫钧恒 豫兴隆
德 胜 永 丰 义兴永 豫德昌 新 太 会元长
协太昌 宏 昌 瑞胜昌 振 昌 寿 康 正 兴
永 茂等40余家,资金为4万元(银元)左右;经营一 ,从中收取买卖双方各打30%的佣金,每年农历4月、8月、11月的20日分别为上期药材买卖双方资金结算时间,药材价格随行就市,“早晚价格不同,下一言为定。”成为买卖双方不成为的规矩。各药行敬“关公”,就是显示经营中守信义。
2、药棚
药棚亦称棚口或拆货棚。从药行、药庄批量购进原材料,组织员工加工为饮片,销售于各地中药铺。资金4万银元以下。大有生药棚居禹药棚之冠。民国初,白郎义军攻陷禹州南大街,有“打下登封城,不抵禹州的洋货棚”之叹。
主要药棚名称
中 泰 义昌久 双复兴 华 新 同丰永 豫圣恒
东来升 同福太 法永兴 同茂永 义丰永 福兴长
大有生 天源昌 万顺德 福兴德 太兴隆 正义成
振太恒 金 记 同庆德 义 记 同德永 德太兴
德兴玉 义丰长 中和生 万生隆 宏圣魁 元丰祥
聚太源 德兴成 德太成 同德恒 豫兴昌 永昌久
全胜永 豫信恒 同德祥 裕 民 德茂永 长兴永
三义成 中和兴 德义成 复兴永 同春荣 和胜义
瑞 生 任福远 同信成 信义永 可敬亭 三合永
中兴永 永瑞昌 豫盛长 三德永 刘新怀 恒 昌
师保恒 二合堂 等66家;
3、药庄
俗称内字号,资本雄厚,在国内主要城市设有分号或庄客,依靠各地药源互相调运购销,有垄断市场能力。恒春为禹州之首,流动资金达到42万银元。1948年达到50万银元。据禹州药材行点“八大家”之首,在西安、宝鸡、成都、天永、上海、广州、西宁、湘潭等地设分号,东家是朱子铎、朱河镇、韩金玉掌柜朱子铎、陈文理、马哲甫、王北臣、王树廉、贾应乾、王庚臣。1948年禹州解放筹资送人民政府。1949年筹资1亿元(中州币)支援解放军渡江,受到人民政府的保护。
主要药庄的名称
恒 春 隆兴福 复生元 清合堂 瑞兴茂 松茂林
益兴盛 怡和永 晋豫西 兴 记 天 太 公 茂
德源永 李德旺 刘秋怀 益庆源 公 大 计17家
4、药店、药堂
制售各类膏、丹、丸、散、剂中成药。颇负盛名的有杨永先眼药店、福兴公的“九天阿胶”,有任同仁、韩宝善等丸散店。乾隆年间药店、药堂达百余家,均有一、两种特效药品。1947年尚有74家,1954年仍有64家,1956年并入公私合营制药厂,继转为地方国营,今称禹州市制药厂。
主要店堂名录
同春荣 荣德堂 万元堂 金生堂 隆太恒 春林堂
兴元堂 福寿堂 太盛堂 同春堂 赵隆太 天兴堂
杏林春 同春堂 福元恒 万春堂 惠福堂 天仁堂
天令堂 庆寿堂 中兴堂 堤明堂 等22家
杨永先眼药店始于清嘉庆年间,历五代:杨永先--杨玉田--杨逢春--杨育汶--杨清林
杨永先年幼时遇方士传眼药方,因禹州春季西关骡马大会解囊救灾,受药商推崇。嘉庆二十四年,在城内西大街设店,仅禹境有17家。后来,其兄弟分门经营,分老号、中记、湘记、和记等铺,还有南阳、社旗等地分店,多属杨氏配方,建国后整理为“保光清凉散”收进《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并批量生产。
[编辑本段](二)会馆
通常以行省驻某地购置房地产所建,以利本地人员联系、集会、互通信息,或生活互助。禹境会馆不仅有行省会馆,(因药交会)也有低于省的商埠会馆。以助本地药商内部或市场上贸易活动的经济往来。在古代等级林严的封建制度下,药商利用各王朝对关羽的封号,兴建庙宇,以求会馆的建筑品位与规模,次建药王等神殿宇以广其场地,再建经济、生产、生活区而附之。进而彰耀经济势力,并利用神权约束经济行为,提高本商帮诚实守信的知名度。
联系:暂无
网址:
http://fy.folkw.com/view.asp?id=3026